长城小站 ::   您正在浏览:长城保护 〉专题报道 〉走马长城 —— 山西长城保护现状调查

走马长城
图/文:山西晚报 梁保忠 吕国俊 2005.08~11 整理:带刀行者

走马长城(21)狼牙口:与杜老太一同回“娘家”
带刀行者 于2005-11-30 16:10:19发表于长城小站

年迈老太胜过小伙

内长城由平型关向南多以山险为障,由神堂堡东北出繁峙县入灵丘县牛帮口,然后分为两路:一路向东抵灵丘县与河北省涞源县交界处的狼牙口,再东奔倒马关、紫荆关、居庸关,这一路便是人们所说的“内三关”长城;另一路顺太行山南下奔娘子关。

11月19日上午,记者从 灵丘县城出发寻访狼牙口长城。到灵丘县东南部的上寨南村下车问路,一位五六十岁的老太太得知记者来意,爽快地说:“你等等,我把孙子安顿好领你去看看!”

不一会儿,老太太就出门上了车。她叫杜桂春,娘家就是狼牙口附近的大地村。“我刚与邻村来的干儿子喝了半斤白酒。”谈起狼牙口的边墙,她说小时候经常跟小伙伴们一块儿上那儿放牛,前年去涞源走亲戚还路过,“那边墙还是老样子,这几年没人破坏了。”

汽车在山路上左盘右绕,经过近一个小时,前面有一颇险峻的小山峰,杜老太说到了。记者将车停在路边,换鞋的工夫,老太太已没了影。记者走到山峰前,手脚并用地往绝壁上爬,但爬到半山腰怎么也爬不上去了。杜老太站在峰顶喊:“怎么还没上来呀!”她返回半山腰拽了记者一把,记者才上了峰顶。

峰顶南侧有一个毁了半截的砖砌空心敌台。到了台前,老太太两手往一米五六高的墙头上一趴,身子一跃,右膝就跪在了墙上,左腿一提,“噌”的一下,就站了上去。然后她进入敌台,在北面的箭窗上得意地向记者挥手。

条石砌就铜墙铁壁

记者随后也上了敌台。杜老太在四面的箭窗上东瞧西看,遗憾地说,要是咱们夏天来,这儿风景可好了。

她抓着敌台内一株落了叶子的灌木枝条说:“这棵树我十五六岁时就有了。”又拿起一块敌台内墙上的土坷垃,摩挲着端详着,良久才放回原处。她说,这是一号台,原来门上有字,现在门塌了。随后又指着南方悬崖上山岚中一个非常完整的砖砌空心敌台说,那是二号台,上不去。记者看到,东南方向两座山峰之间的一段平缓山梁上,有一道石砌长城。

从敌台下来,来到那段长城前,石砌的券门上有阴刻横书“狼牙口”3个字。穿过券门,门上又有一石匾,上书“狼牙险道”四个大字,匾头匾尾亦有小字,但因年久,已辨认不出(后查史料知,匾头字为“钦差整饬井陉等兵备兼理马政驿传、山西提刑按察司副使乔严”,匾尾字为“万历十三年岁次乙酉中秋吉旦立”)。记者看到,用条石垒砌的墙一直从关门向两边延伸开去,越到高处墙越低。悬崖处,则以崖当墙。关口处石条大小,用尺子一量,平均为80厘米长30厘米厚。墙最高处约八九米,墙下有少量散落的石块,可知原来更高一些。底部墙厚6.03米,上部略收,看上去如铜墙铁壁般坚固。

杜老太说,过了圆门洞就是河北省涞源县的狼牙口村了,这边墙是从东过来的。记者往涞源方向望,只见峰壑层叠,那城墙爬上山峰就消失在灰蒙蒙的雾霭中了。

据史料记载,狼牙口为明长城真保镇的关隘,其所在的狼牙山海拔一千七百余米,长城多依山为险而少见墙体。像这样的条石筑砌长城,在山西境内的明长城上并不多见。

有情有义赛丈夫

下山的时候,杜老太将一块掉在地上的敌台砖捡起,抱下山来。

记者疑惑地问:“您要这砖……”她笑了:“你以为我要拿它垒墙啊?把这砖放在咱家炕头上,看着舒服!”

“您对边墙感情很深啊!”

“打小就在这儿耍大的,像是娘家一样,咋能没感情?一眨眼就四十多年了啊!那时候和我玩的小姐妹也多年没见面了,可想她们哩。这儿离俺们上寨南村20里地,来一趟不容易……”

返回杜老太的家,已是下午3点半。她二话没说,就开始抓柴生火给记者做饭。杜老太住的是4间新瓦房,虽是正房,却又低又小。记者了解到,她家种着10亩旱地,打的粮只够自个儿吃。丈夫给人放羊,一年能挣5000元左右。两儿一女,都是农民,也不富裕。她今年57岁了,为了不拖累儿女,农闲时节还到建筑队当小工挣些零花钱。上午干儿子临走时,她送给他10元钱、两盒烟。她无奈地对记者说:“想多给点儿,咱也没钱。”

临别时,记者掏出50元钱给杜老太,她说什么也不要,最后记者硬把钱放下。她一边送记者,一边自责:“我咋能随随便便要人的钱呢?” 本报记者梁保忠 文/图

图片说明
“这棵树,我小时候就有了”
狼牙口

2005-11-30 山西晚报



编辑:火箭人
[ 返回 ]

[相关链接]
热爱长城,热爱生活 —— 长城小站 © 版权所有 1999~2005
1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