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小站 ::   您正在浏览:长城保护 〉专题报道 〉走马长城 —— 山西长城保护现状调查

走马长城
图/文:山西晚报 梁保忠 吕国俊 2005.08~11 整理:带刀行者

走马长城(19)“雁门”难渡开发“关”
带刀行者 于2005-11-28 15:55:27发表于长城小站




坐落在代县西北25公里处勾注山上的雁门关,与偏头关、宁武关并称内长城“外三关”。雁门关左右,高峰对峙,据说南来北往的飞雁,难越高峰,只能从关门飞过,故名“雁门关”。此关“外壮大同之藩卫,内固太原之锁钥,根抵三关,咽喉全晋”,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据不完全统计, 从公元前4世纪至公元20世纪,这里曾发生战事140多次。

雁门关以古老、雄险、规模宏大、位置重要而被著名长城专家罗哲文先生称为“中华第一关”。2001年6月,雁门关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国家及省文物、旅游等部门专家学者应代县政府聘请,对雁门关进行考察时惊叹不已:此旅游资源若能有效开发利用,将会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边塞文化、长城关隘文化精品旅游区。决意打造“中华边塞古城之都”的代县政府于是举起招商引资大旗。2003年7月1日,朔州新时代建安总公司与代县政府签订协议,3年投资8000万元开发雁门关景区。

现在距合同期限2006年6月30日只剩7个多月了,景区开发进展如何呢?11月16日,记者前往“叩关”。


 

多数景点还在图纸上

雁门关脚下的勾注山,古称陉岭,岭西为西陉关,岭东为东陉关,两关由长城联为一体,珠联璧合互为倚防。雁门关明代前立址西陉关,东陉关为倚防;明洪武七年(1374)后移址东陉关,西陉关为倚防。从东陉关北侧上山,记者发现这里已开始售门票,每张25元。时值中午,偶尔可见有三三两两的游客进出景区。

一进景区,就看见一座新修的石拱桥架在山沟上,上刻“长安桥”三字。桥下一股水正从冰凌下流出,静悄悄没一丝水声。桥上没有栏杆,一看就是个“半拉子”工程,行人只能从桥旁的水泥路上经过。穿过一个狭长的村子,路两边是五六排低矮破旧的房屋。石头墙下,几只母鸡正在觅食。一问村民,村的名字也叫“雁门关”。

出雁门关村南行不远,一座紫色的木结构重檐歇山顶式楼阁呈现在眼前,这就是雁门关的东门———东陉关天险门雁楼,它是雁门关的标志性建筑,早年毁于战火,于上世纪80年代复修。

钻过闷楼下的砖券拱门,看到楼最上方挂有一块蓝底金字横匾,上书“中华第一关”,是罗哲文先生题写的。拱门上另有一石匾,上书“天险”二字。闷楼表面的包砖被岁月剥蚀得斑斑驳驳,右下角还露出了里面的夯土层。闷楼上茂密的白草在萧瑟的风中摇曳着,似在与孤寂的古关闲聊。

修复的李牧祠坐落在天险门外东侧的高台地,木质方格的门窗还未上漆,记者从窗户的缝隙发现里面空空如也。在李牧祠的南边,是一排依山而建的砖券窑洞,共有9间房,木格的窗子上糊着麻纸。从这些窑洞门上字迹模糊的石匾可以看出,这是修复的房子。门敞开着,里面打扫得干干净净,但还没有任何陈设。

据了解,雁门关东陉关比较重要的遗迹还有西门地利门、关署、兵盘(古时屯兵之所)、校场点将台、过雁峰及雁塔、宁边楼及围城城门等,现在修复的景点寥寥可数。至于西陉关及四口十八隘、七十二处军防等景点则绝大多数还只是停留在图纸上。

景区村庄移民成难题

两年零五个月时间到底都建了哪些工程,开发投入有多少呢?为何在景区看不到施工场面?记者带着疑问采访了相关部门。

代县旅游局一位负责人说,雁门关景区开发工程现已完成投资2000余万元,其中,政府投资1050万元修复了15公里雁门关旅游南路,投资商投资1000余万元铺设了雁门古道和修建了关南门楼等,已修复古桥6座,修筑古道护坝1000余米,还修复了李牧祠大殿。在随后的采访中,朔州新时代公司董事长李强证实目前他只投入了1000余万元,记者问开发进展缓慢是不是因为修复“国保单位”还没有得到国务院批准时,李强说:“只有修复长城及其附属物才涉及到批准的问题,现在还没动长城呢,只是在外围搞一点建设。”他称建不下去的主要原因是景区内的村庄移民太难。

据李强说,景区内有两个村,按合同规定,代县政府负责景区内的移民搬迁,但村民对县政府的搬迁令根本不配合:关南的埠家坪村原来只有一户人家,听说雁门关要搞旅游开发了,村里原来搬走的村民居然又迁回来几户。

李强现在仍寄希望于代县政府,希望他们能想出更好的办法解决移民难题。



长城旅游开发难在哪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长城沿线不少地方政府都想把本地拥有的长城资源进行旅游开发,但却少有成功者。这是什么原因呢?

首先是资金因素。没钱是制约长城旅游开发的最普遍因素。从某种程度上说,旅游开发无异于“烧钱”,而且在短期内难以见到明显效益。天镇的新平堡、李二口,阳高的守口堡等地本来有很好的长城景观资源,但由于缺乏启动资金,只能抱着金碗讨饭吃。某县旅游局局长对记者说,光印制开发景区的宣传册一项的花费,政府就花不起。

其次是体制因素。右玉县作为一个年财政收入仅四五千万元的国定贫困县,在开发杀虎口时,千方百计筹措到一些资金,开发进展很快,现在一、二期工程已完工。杀虎口的经验证明,没钱不是干不成事情的根本原因,而代县政府利用招商的办法搞旅游开发也不失为一条良策。但是招商引资必须有相应的体制确保开发商顺利施工。据李强讲,一个景区若不能由自己做主,开发下去的风险可想而知。绵山景区若不是一下签了50年的合同(允许开发商经营50年),并把方圆19平方公里的地盘让开发商“一统天下”,恐怕谁也不会把钱投进去。李强对开发绵山的体制艳羡不已:“去过绵山的人谁也不会说那里的住宿、吃饭等配套服务宰客,因为它是开发商经营的,开发商肯定要维护景区的声誉!”

三是思想因素。一些地方政府想对长城搞开发,但又顾虑重重,下不了决心。记者了解到,忻州某县也想对长城搞旅游开发,并且一家开发商也表示愿意投资,但前提是必须由县里先把通往该处长城的路修好。由于地方政府决心不大,20多公里的路修了三年还没修好。甚至个别政府官员还抱着借旅游开发为个人谋利的思想,故意为难开发商。这种因素看不见摸不着,但对投资商的投资信心打击最大。

“走马长城”以来,记者深感沿线不少地方风光秀美,长城文化积淀深厚,但在不破坏原貌的情况下如何搞好开发、开发之后又如何保护,各种不利因素如何克服,是摆在长城沿线政府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报记者梁保忠 文/图


山西晚报 2005-11-21

 盘旋于绝顶之上的雁门关长城

雁门关东陉关天险门雁楼

坐落于景区的雁门关村




编辑:火箭人
[ 返回 ]

[相关链接]
热爱长城,热爱生活 —— 长城小站 © 版权所有 1999~2005
2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