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陕北过大年四:天上人间――榆林
[关闭] [编辑] [删除] [管理]
初四的早上,李李和朋友用摩托车把我们送到佳县县城车站,因为走得早,空气更是寒冷,下了摩托,我看到歇了红红的大鼻子下面亮晶晶地闪烁着鼻涕,他自己却浑然不知。
开往榆林的车准时发车,公路在山间环绕,旁边的村庄和黄土一个颜色,鲜红的对联暴露了它们的所在。要不是树立的烟囱提醒,我几次误把房顶当作草地。水从山间流出被冻在半空,就像大山挤压出冰激凌,炫耀似的白花花地挂在我的眼前。途经的通镇是石板路,汽车一颠一颠地从亮闪闪的石头上经过。汽车每穿过一个小镇会鸣叫几声,唤来要搭车的乡亲。
中午时分,车到了榆林,我还有些不相信,怎么没有看到沙漠呢?榆林位于毛乌素沙漠与黄土高原交汇处,是长城“九寨”之一,明代长城边上的军事重镇。早在商周时代,榆林这块土地就是著名的古战场。几代驻守边疆的将士在这里种植榆树,形成了一条庞大的榆树林带,所以这块地方就被称为“榆林”。
我们下车的所在是南门广场,不远的山上矗立着凌霄塔。经墙根下晒暖的老人指点,我们走向老街。街口热闹非凡,仿佛一个农贸市场,家家店铺都把东西摆在外面,花花绿绿的铺满街道。歇了围着修鞋的来回转悠,他们指着相机询问歇了是不是电台的,然后嘻嘻哈哈地互相开着玩笑,生活的热气透过寒冷的空气传过来。
榆林的老街保留着三个古楼,从南向北依次是万佛楼,星明楼,钟楼,建于明代。我们漫步在石板路上,和它们一一会面。古街从万佛楼的楼洞穿过,楼洞显得很深远,上面建有两层阁楼,檐角高高翘起,提着铜制的风铃。万佛楼建于清康熙二十七年,如今楼下开了时装店,时髦的招牌与楼顶闪亮的琉璃瓦就像时光隧道的起点站牌和终点站牌。星明楼建于明嘉靖年间,现在正在维修,木制的楼子被围起来,不能穿行,本来它的下面应该是十字通道。星明楼是三层阁楼,层层飞檐,斗拱显得十分繁琐。再往北就是钟楼,它与前两个楼子的风格迥异,借鉴了西洋的手法,因为它建筑年代是民国初期,红色的砖映红了身边人们的脸庞。钟楼下方同样是街道,穿行的汽车在里面鸣笛构成回响。
老街边的小商铺几乎都关门停业了,让我遗憾的是几家小吃店也没有开门。我俩在街头的小摊要了一碗“羊杂”和一碗“洋芋擦擦”,洋芋就是土豆,蒸熟以后擦成丝,然后用胡麻油炒了吃。我俩轮换着两个碗,歇了头都不抬,边吃边嘀咕“终于见到油腥了”。克虎寨的两天我们没有见到肉,每顿都没有离开土豆,连饺子都是土豆陷的。
榆林的东边是山脉,称作驼峰,上面是断断续续的城墙,和一串民房相依相靠,有时我分不清楚,脚下的石条路是不是就是城墙呢?石条路依山势上上下下,如果有坡度的地方正巧还是拐弯,地上的图案就像石头击中水面荡漾出的波纹。全身绿色的奥托出租车在小巷里面穿梭,如鱼得水。家家户户的院门都贴着崭新的对联,闲逛的孩子,在房顶上蹦来蹦去。一条写着“弘扬关公文化”的横幅悬挂在路口,一位中年人正指挥几十个孩子演练腰鼓。钟楼上有一个通告,从初七开始,榆林每天都要有秧歌表演和比赛,一直热闹到正月十五。
从山上看榆林城,无数的烟囱冒出的白烟笼罩在城市上空,榆林城看上去就像正在燃烧。古老的钟鼓楼消失在烟雾的背后,这让想拍榆林全景的歇了一筹莫展。
城墙边上的老街被称为东山街,由建在山坡上的一个个小院落组成。我们一直走到最北端,然后顺着下坡的小巷往西边的城里走,途经芝圃中巷,发现一座教堂,质朴的外表看上去和民房没有多大区别,只是大大的十字架引得我们驻足。院门上挂着牌子“榆林基督教会”,礼拜堂的小黑板上认真地写着圣诞期间的活动安排以及负责人。我趴在窗户上了望,礼拜堂里面一排排黑亮的椅子庄严而肃穆,虽然没有彩色的花玻璃窗,但能感受到信仰在里面的存在。
从宁静的小巷钻出来,眼前的繁华让我大吃一惊,宽阔马路上川流不息的车辆,以及林立的高楼大厦,明亮的橱窗以及时髦的招牌,“巴黎婚纱”,“国美电器”,“人民银行”,“亿客隆”等等让我恍惚间回到了北京。宽阔的世纪广场上很多拍照留念的人们,就像在天安门广场。和歇了手挽手走在泛着亮光的人行道上,周围的靓丽姑娘小伙把我们对比得有些邋遢。
为了寻找去镇北台的公交车,我们沿着榆林西面的大街从南往北走,修建起来的城墙伴随着我们。当又回到世纪广场的时候还没有看到车站的影子,我们终于放弃了,一屁股坐下来。这时候才发现,广场的西面是一个铺着橡胶跑道的田径场,中间是人造草坪的足球场。至此,我们已经把榆林的四条贯穿南北的街道全部走过。在当地,古城楼所在的老街称作大街,最繁华的新建北路是二街,我们最后走的紧邻榆溪河的是三街。
晚上,我们犒劳自己,在繁华的二街“小牧羊”酒楼涮羊肉,肉很嫩,我俩吃得肚歪。回到招待所,我许久没有睡着,鼻子里呼吸到很浓的煤气味道,大概白天燃烧的煤烟开始沉降大地了吧?
初五,我们早早站在大街上等待阳光的降临,鼓楼还在半明半暗中昏睡,街上只有清洁工挥洒着大扫把,然后是一辆又一辆的出租车停下来召唤我们。我们灵机一动,说不如去看日出时候的镇北台,歇了连忙去打听,司机说去镇北台只需八分钟,于是我们急忙上车,开始与时间赛跑。
当我们的小奥托飞奔的时候,前方的镇北台已经开始着装,我俩连忙跳下车,隔着树林,为镇北台留下倩影,然后跑过田野,跑向高大的镇北台。自从2000年结识了长城小站,长城就写进了我的心里,所以这座明长城上的最大烽火台是我向往已久的,徒步丈量过长城的人,都会对“万里长城第一台”情有独钟吧。
远看镇北台,方方的高大身躯沐浴在清晨的阳光下,背后是清澈的蓝天,而周围的荒凉使镇北台就像一位将军,失去了战场而仰天长叹,它的身边已经没有城墙陪伴,显得有些孤寂。拾级走上第一层,宽阔的基座南北有近百米,东西向五六十米,300年前,上面盖有守兵的营房,那应该是很热闹的景象,而如今我们只能抚摸着冰冷的砖石,想象那人声鼎沸的场面,想象噼噼啪啪的篝火声,想象边塞的士兵仰头看星辰低头思故乡的情怀。踏着崭新的青色石阶向上走,当我们到达最高层第四层的时候,冬日的风让我们领教它暴躁的脾气,呼呼地在我耳边徘徊。对我来说,爬到高处,就是想体验一下劲烈的风,只有这风是千古未变的。
镇北台的台上台下空无一人,广阔的田野上一条河流像缎带般飘扬。我跑遍每一个垛口,为了看到不同的景致,更为了寻找长城的痕迹。歇了好像和我一个心思,对着往东伸展的残墙说:“不知道相连到多远,我们能不能走过去?”
镇北台的东北连接着明代同期修筑的款贡城,现在还有残墙保留,遗址处竖起牌子说明款贡城是“蒙汉官方洽谈贸易,互赠礼品的场所”。一直觉得烽火台边只有刀光剑影,而这最大的军事了望台,却给了我温和的感觉。低头看着下面被风拂动的干枝,想象着三百年前的繁华:蒙古人赶着牛羊,汉人带着绫罗绸缎,他们汇集到这里换到自己所需的物品,生活本质是永远不会变的。
我正在幻想的时候,守门人来催我们了。因为我们来得早,大门还锁着,我们央求了许久,把长城协会都抬出来了也没起作用,最后给了他40元钱,他才给我们开了大门。后来见我们在上面久久徘徊,就来催促,也许是怕售票的人来了他就得不到钱了吧?或许怕担当责任?我心中有些不快,但想到他一个人过节的时候还孤零零的留守这里,也不容易,于是随着他走了下去。
沿公路我们走向红石峡,这里堪称“塞上书法库”,集真、草、隶、篆等各种笔体,还有蒙文石刻。榆溪河自北向南流淌,一条白色小桥架在上面,桥下是同样白色的冰。河两岸的褐色峭壁笔直笔直,上面刻满了大大小小的文字,每个题刻都凿出一个方形的框框,远看去题刻就像用印戳打上去的。据说红石峡的石刻可以追溯到宋元,文人墨客到了这里,被眼前的景色所感动,于是提笔吟诗,在高崖峭壁上留下永恒的感叹。不知道那时候他们看到的景色是不是如我今天所见?不知道他们的感动里面是不是也同样包含着对自己的感动?长途跋涉以后的心灵如同这宽阔峡谷一样敞亮,会被每日都出现的日出日落感动,会被头顶飞过的小鸟感动,心里装满各种感动也就充满了幸福。而在城市的水泥盒子里面呆久了,就会慢慢麻木,只能机械地生活。
红石峡谷空无一人,只有河水孜孜不倦地流淌,我们两个担心没有返程的车可搭乘。在公路上走了一段,一辆小奥拓被我们呼唤停了下来,我们因此很幸运地返回了榆林老街。
中午时分,我们走到南门广场旁边的汽车站,坐上了开往米脂的汽车。
本帖由 layla 于2004-02-15 22:13:22发表
[关闭] [编辑] [删除] [管理]
[相关文章]
[相关文章]
● 陕北过大年四:天上人间――榆林 【layla】2004-02-15 22:13:22 [8348] (7K)
○ 我住在长途车站旁的旅馆,6元/人,3人间有电视,特值! 【淫威】2004-02-19 21:28:35 [8949] (无内容)
○ 榆林的镇北台之后 【狄仁杰】2004-02-16 17:06:53 [8752] (20)
○ 后悔,当年没有仔细看看榆林。因为觉得和自己 【CB】2004-02-16 15:59:49 [8860] (84)
■ 榆林老街头上有个大瓮城 【阿岑】2004-02-17 10:38:53 [8702] (498)
■ 站在红石峡的沙滩上,远眺夕阳中的榆溪河尽头 【CB】2004-02-17 14:26:27 [9233] (120)
■ 张居正大传 【侠少】2004-02-17 11:39:39 [8949] (146)
■ 我看的 【阿岑】2004-02-17 12:10:50 [8937] (132)
■ 张居正 【阿岑】2004-02-17 12:02:25 [9232] (246)
■ 钱穆明显高过小黄 【sting】2004-02-17 12:06:19 [9086] (无内容)
○ 我忍不住就要去了 【侠少】2004-02-16 12:54:17 [9034] (9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