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长城
|
长城小站是由志愿者支持的公益性网站,无固定经济来源。2012年小站台历是由各方网友赞助图片、设计、印刷精心制作的纪念品,用于小站运营经费筹款。 欢迎您购买小站台历,支持长城小站与小站博客的发展。 |
|
小时候上学,就在长城脚下。那时的长城不出名,随意的趴在那里,我说的可是实际情况,谁人上去都可以,如果说花钱登长城,恐怕是天方夜谭。我们的学校还是蛮有规制的,每年清明的时候,必定到长城脚下的烈士陵园去扫墓。排着队,吹着号,打着鼓,迎着乍暖还寒的春风,有时还淋着贵如油的春雨。扫完墓的下一个活动就是爬长城,在我的记忆里,连续四年都爬了长城。
可能到了第四年的头上,长城有人管了,登城的票价是五分钱,学校的老师和有关单位说了说,还是没花钱。平常不晓得人多少,反正那天,南北的城楼上全是红色的少先队旗和攀爬的学生,满山的野山杏花,山桃花,开的如云似霞,红粉叠加,加上刚吐绿的小草,平添了长城周围的生气。记得,老师指着长城脚下山洞给我们讲金牛洞的故事,印象最深的就是班主任讲了孟姜女哭长城典故,那有些颓废的关隘,残缺的垛口,剥落的城砖,就是我的印象。
参加工作以后,长城的价值观逐渐的显现,一毛钱的票价似乎提高了参观的门槛儿,记得我们再次工间休假参观长城的时候,票价才是三毛钱。我这里说的就是京城最有名的八达岭长城。再以后,我数不清次数的穿越八达岭长城的城门洞,看着人山人海的朝拜的洪流,看着设施的逐步完善,看着添加了登城的索道,看着城脚下熙熙攘攘日益增多的商业摊点,看着数不清的饭店,全景影院,雨后春笋般的冒了出来。当然还有那限行的单行线,林立的警察,国人及外国友人添设的纪念碑,以及快速增长的票价。
九十年代初期的时候,一个偶然的机会,我陪着一个港方的朋友登长城,那时的票价已经是五十元了。
随着“爱我中华修我长城”活动的展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随着长江长城,黄山黄河颂歌的展开,长城,这条横亘在华夏大地上的巨龙开始飞腾了。八达岭附近先后修建了居庸关城门楼和相连的长城,修建了水关长城,八达岭长城也实行了亮化工程,那八达岭高速公路的开通,亚洲第一隧道的贯通,满山遍野的绿化工程,更给古老的长城增加了全新的色彩。看着那如鲫的人流与高昂的票价,我离得长城远了,只能遥望了。
长城,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翻山越岭,借山走势,巍巍燕山,茫茫太行,边关大漠,挺立起中华民族抗击外虏的屏障。地图上标注了多少,人们又修复了多少,这条中华巨龙经过的地方又留下了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
我把眼光定在了长城的起点,我真的去了。当我站在山与海的交界处,当我站在老龙头的边上,当我仰望着伸进大海的长城,听着那大海的涛声,看着那沙滩上的脚印,朝拜着那姜女庙,看着那袅袅的青烟,那山海关城楼上的“天下第一关”,那巍峨的城郭,已经深深的镌刻在心里。大海,长城,浩瀚与雄伟,敌楼,垛口,侵略与抵御,传说,历史,爱情与血泪,就这样不经意的融为一体。
关内关外,长城是屏障,厮杀融合,长城是见证。这山海关的城门楼,改朝换代的铁骑曾穿城而过,这天下第一关的匾下,拼死抵抗的将士在这里鏖战拼杀。秦长城也好,明长城也罢,一条人为修建的城墙,最终没有挡住燕山胡骑,大漠铁骑。倒是进关建立的清王朝,在离此不远的地方,广修庙宇,播撒怀柔,为后人落下了“清修庙,明修圈”的感慨。
长城的关隘很多,居庸关号称天下第一关,那紫荆关,娘子关,平型关,雁门关,都是长城知名的关隘了。这些关隘,我有的路过过,有的专门拜访过,这些关隘,远古近代都在中华民族的史册上留下过印记。那太行山深处的紫荆关,背靠群山,俯视清西陵,遥望易水河,山上长满紫荆树,花开的时候逆风十里香,真的是别有洞天。
不能忘了那些残垣断壁的古长城。它们没名没姓,或相连,或突兀,或成丘冢遗址。那种沧桑之美,历练之震撼,在群山的山巅,在沟壑的腹地,在荆棘丛中不时的闪现。人们可以在记忆里复原它们的神采,可以在想象里感受它们的痕迹,那长城下的小村庄,谁人可知晓他们不是守城将士的后人呢。
长城内外,就这么明显的区别开来,其实,现在它们已是一个地标性的建筑,可以想象,荒冢间的气势磅礴,大地上的云龙走势,这是我们中华的,这是我们自己的,踏开神圣的积雪,走进丛生的荒草,对长城,只能仰视,只有崇拜,那一砖一瓦,陡峭的山脊,它在历史上的作用无从考证,也只有现代人发出嘘唏的感慨。那刻在城砖上的记忆,那现在叫着古老名称的村寨,永远是我们的记忆。
lanmeipanda于
2012-04-18 11:49:46 发表在分类:
长城游记 中
(39233次点击) | 标签:
长城 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