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墓志铭——古北口老照片寻找后的思索
|
长城小站是由志愿者支持的公益性网站,无固定经济来源。2012年小站台历是由各方网友赞助图片、设计、印刷精心制作的纪念品,用于小站运营经费筹款。 欢迎您购买小站台历,支持长城小站与小站博客的发展。 |
|
本次目标主要是寻找老照片的拍摄地点,以及照片中老宅的主人后代情况。这让我想起了,前段时间长城一砖所策的一个活动主题:长城墓志铭,内容即为以一段段长城老照片为主线,对比现今长城的现况,通过展示这一段段长城数百年或数十来的破坏过程,以及长城脚下老乡的生活,谨以引起人们对长城保护的关注。或许这张照片和寻找过程,便是一篇长城墓志铭的引子。
据同行的好人无用介绍,这张老照片是从小站上下载的,据说是30年代拍摄的(需要核实)。去年11月曾寻找过一次,但因时间关系没有成功。
由于,我在一年之前考察过一次卧虎山,当时对卧虎北侧的那两个孤楼印象非常深,所以当我一见到这张老照片便立即想到了此处,而好人也认为肯定是这两个楼子的背景,于是我们省却了很多询问,下车后便直奔这段城墙而去。
我们跨过潮河,穿过一片树林,来到长城脚下一座长城砖建成的农院前,刚好有几位老乡在此聊天,我们立即迎上去,掏出了这张老照片,急切地问老乡:“你们熟悉这张照后的背景楼子吗?”
老乡拿起照片,看了一眼,语气非常肯定地说:“这就是咱家北侧山坡上的那两座楼子呀。”
我们又问了一句:“这对不上呀,照片中的楼子位置不对呀?”
老乡告诉我们,照片中高处的那座敌楼,他们称之为二道楼;低处的那座敌楼,他们称之为关道楼,就是现在仅剩残基的那座。而二道楼左侧的那段高大城墙,在修建京通铁路时被工程兵拆毁。
当我们的疑虑被老乡肯定的语气打消后,便向老乡问起了这座老宅的情况,以及老宅后代的一些情况。
这座老宅位于的村庄,现在是河北省承德滦平县巴克什营镇管辖的营盘村西水门,村中只有六、七户人家,30多口人。老宅旧址现在居住的主人,名叫吕振华,现年49岁。他说照片上的30年代的老宅,是一间草房,是他的爷爷一辈居住的。现在用长城砖建起的那排房子,是由1968年在老宅址上修建的,1987年再次进行了翻修。当我们问起为啥用长城建屋时,老乡颇有不好意思地告诉我们,当年修铁路时,城墙被工程兵所拆毁,他们是拣一些剩下的城砖修建房子的。
吕振华在兄弟姐妹7人中排行老四,当他邀请我们进入他家中时,我们发现,他的父亲、叔叔,以及几个小孩正在炕上聊天,十口多人的一家子聚在起,其乐融融,真乃是幸福的大家庭呀。
由于需要进一步寻找老照片的拍摄点,我们没及与老吕细聊,便匆匆地向屋后北侧的山坡攀去。
老乡告诉我们,这段外延的城墙和三个楼子,是古北口长城的西侧支岔,城墙原与主线边墙相连,后因洪水的泥沙淤积,山谷间的那段城墙被埋到了地下。(这段支岔长城的考察另有文章,可能也是一次“惊人的大发现”,绝对值得大家期待。先透露下我们发现了一段地下长城。此处不再多叙。)
我们顺便考察了这段支岔长城,向北绕过北侧山峰的三道楼,下至农田后,向卧虎山长城的后山攀去。跨过京通铁路,我们再次从城墙缺口登上了长城。顺着古北口西段的城墙向东一路寻去,我们终于找到了这张老照片的拍摄点,并模仿当时的情景,拍下了这张新的照片。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新、老照片对照令人感叹。山虽是那座山,梁虽是那道梁,可楼子已不是那座楼子,墙也不是那道墙了。头道楼完全被拆,仅剩可怜的残基长满了杂草。二道楼顶四周垛墙已塌,南立面的券门也被毁成了一个大洞。而这段高大的城墙,如今也只剩下了一道低低的碎砖残基。
其实,那时修铁路拆毁的不仅仅是这条支岔上城墙和敌台,而是几乎毁掉了整个古北口西侧的长城。这段如同金山岭和司马台一样雄伟的长城,在经历了数百年的风雨后,经历了无数次战火的洗礼后,终于倒在了我们自己施工大军的手下。但愿这样的教训不要再演!
本贴最后一次由野人老J修改于2006-03-20 12:43:26
野人老J于
2006-03-20 12:42:24 发表在分类:
长城墓志铭 中
(50357次点击)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