涞源行之二
|
长城小站是由志愿者支持的公益性网站,无固定经济来源。2012年小站台历是由各方网友赞助图片、设计、印刷精心制作的纪念品,用于小站运营经费筹款。 欢迎您购买小站台历,支持长城小站与小站博客的发展。 |
|
南辕北辙奔涞源
8:30分火车准点到达高碑店,我们直奔汽车站,被告知没有直达涞源的汽车,必须要到易县转车。长途车最不好的地方就在于没准点儿,速度快慢全凭司售人员控制,这在我们此趟考察当中体现颇深。从高碑店到易县说是需要一个小时,但到了易县已经是10点了。这还不算夸张。之后有更夸张的事儿呢。
到了易县长途站,又被告知正在修国道,所有车辆必须绕行,因而原本很短的路程,竟然需要3个半小时才能到达!而原本下午3点半返回易县的末班车,也被提前到下午2点半。也就是说,我们下午1点半才能到达涞源,还是在道路畅通的情况下,而2点半就要往回返,这绝对是不够的!故而,向日葵在火车上做的先涞源再返回高碑店考察的计划,再次被打破。看来,我们只能一边走一边计划了。
眼看着我们从易县到满城再到唐县,绕了一个大圈子,等我们到涞源的时候已经快下午2点了,问了去往其他地方的车最晚也只到下午3点半之后,我们加快了脚步。
拒马河古称“涞水”,这里因是“涞水之源”而得名“涞源”。涞源县城临泉而建,这是个汉代即设县治的古城,隋至明初曾名“飞狐县”。
大智文殊阁院寺
从长途站花4元钱打了辆摩的,就到了阁院寺。还未进寺门,向日葵就开始调动我们的积极性,说现存文殊大殿为辽代建筑,建于辽应历十六年(966),是目前现存规模较大、保存较为完好、从来没有大修过的土木结构建筑。
文殊殿单檐布瓦歇山顶,面阔进深各三间,呈正方形,面积484平方米。即便没有向日葵的铺垫,我们依然震惊,看到大殿的时候,大家就已经不说话了,实在是太壮观了。“大智文殊”四个字直指人心,大殿前面开满了各色的小花,张扬又素净,寺里面安静极了,除了我们四个没有别的游客,这种场景之下,不可能不飘飘然地以为自己生活在辽代。
向日葵指着梁架耐心地给我们讲解着“四椽袱对乳袱”,减柱造,斗拱五铺作偷心造等等名词。恰好光线透过各样花纹的辽代菱花格子窗棂照射过来,那些墙上壁画中的人物如同活了一般游走着,跨越千年间的游客的惊讶,再次将光与影、实与虚完美结合,让我们由衷感叹古代匠人的用心。
不知道出于保护的考虑,还是为了什么,文殊殿里面的辽代壁画只是局部有所显露,大部分依旧被泥土覆盖着。向日葵说,也恰是因为当初被覆盖了,才得以保存至今。想想,破坏竟然也等同与保护了,真让人无奈。
大殿的东侧立着一口飞狐大钟,模样与一般的钟不太一样,相比之下它更加宽大而粗短一些,显得十分可爱。它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口有明确记载的辽代大铁钟了,铸于辽天庆四年(1114年),钟高1.6米,口径1.5米,重约4000 斤。钟有六耳,象征"六根",即眼、耳、鼻、舌、身、意。钟上部刻有《金刚经》,还有55个是不认识的字,应该是梵文。
大殿后面的建筑已毁,明代在此建的藏经楼尚在。一般的藏经楼都是上下两层一样大小,而且开间较大,可此间藏经楼却不知道何故建成了绣楼的模样,如此小的开间不知道怎么藏经呢?奇怪。现在藏经楼被辟为“历史文物展”室,可能因为游客稀少的缘故,铁将军把着门。
藏经楼的西侧有三间平房,里面是革命文物展室,门口放着几块石碑,据说是抗日战争期间的石碑,有一块为《重修文庙记》,还有两块是纪念所谓阵亡的日军的。当年小日本曾经在河北扫荡,自然也没放过涞源,他们曾经在此寺旁边修建了一所文庙(也就是现在的文物旅游局所在地),企图树立其所谓“大东亚共荣圈”的文治武功,刻了若干石碑打算流世,而现今却正好作为其侵略中国的罪证传世。真是报应。
寺院里的花开得十分灿烂,从高碑店到涞源的一路之上都会看到这种有着白、红、粉色的小花,有的被种院子里,有的就在公路两边摇晃着脑袋灿烂地笑着,问了卖票的大姐,她说这花叫“梅花”,是野生的。想来可能就因为好养活吧?所以它才在河北地区遍地盛开。
附带说一句,可能是耳染目濡的缘故吧,寺里修建的厕所居然是一间一进的。若非实在不雅,真想照下来存念呢。呵呵。
阿印于
2006-12-28 16:52:46 发表在分类:
走走停停 中
(49039次点击)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