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人的老J
 从野人,到长城 

2007-06-28 Thu

关沟寻访老照片——南口

长城小站是由志愿者支持的公益性网站,无固定经济来源。2012年小站台历是由各方网友赞助图片、设计、印刷精心制作的纪念品,用于小站运营经费筹款。
欢迎您购买小站台历,支持长城小站与小站博客的发展。
关沟寻访老照片

6日19日,以大鹰纳木为名在小站上发贴“寻‘芳’八达岭,品茗弹琴峡”活动,这是继老普数次寻片之后,在小站又一次规模较大的活动。

本来周一已与老狄商议本周再行神堂峪,拿下神堂峪之东段与河防口之东段,无奈活动实在诱人,老狄发来短信询问是否参加老普的活动。我当即回信,那就改变计划吧。是呀,这样的活动能赶上几回呢。

周四晚上,又接庐主电话,盛情邀请与其一起再入亓连口,拿下当沟楼与亓连口东段。因为已经报名参加老普活动,只好谢绝了庐主的邀请。可见这一活动是多么的诱人呀。

6月23日晨,6时30分,准时在北苑家园售楼处等候纳木车接,6时45分,长啸也来到了集合地,可左等右等就是不见纳木,短信联系,原来他去接小兔了。直至7时,纳木的吉普终于出现。返回五环,再上八达岭高速后,终在7时30分左右,到达了队伍的集合点——六环北生活接待区。

一、关沟七十二景

这次活动最为诱人的当然是寻找南口、弹琴峡、八达岭(方大曾所拍)的数张老照片,而这些拍摄点又都位于著名关沟之内,当然关沟七十二景也是让人心动的另一个理由。那就先说说这关沟七十二景吧。

从南口往北八达岭(北口),这条长达40多里的关沟,是太行八陉之一,在历史上是自京师至塞外的要路。《水经注》上写道:“山岫层深,侧道偏狭,林障邃险,路才容轨,晓禽暮兽寒鸣相和。”关沟之内,两山夹峙,一水旁流,这条水即湿余水,“其水东南流出关,谓之下口。”

就是这条自古就便名人骚客们所称颂的关沟,就是这条步移景换的关沟,逐渐浓缩成了关沟七十二景。当然关沟七十二景各有说法,也只是一个虚构的数,但这其中不乏有真实的写照,也有的是附会传奇,更有的是模糊的传说,但这些却更加使人们对关沟中那曾有的清溪萦绕、层峦叠嶂、草木葱翠、人文翡翠的向往。

据记载这关沟七十二景有:1、二龙戏珠宝;2、白塔二寺;3、白马寺;4、二人奕棋一人看;5、月牙石;6、六郎栓马桩;7、审虎台;8、天马山;9、石缝山;10、明山;11、叠翠山;12、御碑亭;13、窟窿山;14、凤凰墩;15、魁星阁;16、二龙争路;17、六郎饮马泉;18、龙潭喷玉;19、玉泉来石碑;20、白凤冢;21、荫凉庵;22、台石刻;23、状元桥;24、金鳌玉栋坊;25、居庸关城;26、泮宫坊;27、都阃府;28、屏柏山;29、福山;30、寿山;31、金柜山;32、军都卢植隐居;33、演武场;34、暗山;35、羞姑姑;36、杀人场;37、永明宝相寺;38、弥勒院;39、寿星山;40、白果树;41、仙枕石;42、大龟石;43、旧关城遗址;44、陈友谅大寨;45、仙人桥;46、五郎卸甲洞;47金鱼池;48、奎星楼;49、威镇雄关碑;50、五郎像;51、青龙潭;52、弹琴峡;53、弹琴峡石刻;54、五桂头;55、关帝庙;56、石佛寺;57、五神祠;58、六郎影;59、磨刀石;60、棺材石;61、骆驼石;62、青龙桥;63、金牛洞;64、时刻“天险”;65、青龙吸水;66、望京石;67、小八达岭;68、“居庸外镇”;69、“北门锁钥”;70、猪拱窝;71、岔道城及其附近山头烽火台;72、桃山。

就这关沟七十二景估计也得让我们寻找个一年半载的呀。

二、南口

顺着八达岭高速公路向西北而行,很快便到达了南口的出口,驶出高速公路后,经南口镇向右拐后,便进入了经常在高速公路上所见到的南口村。

南口是我关注很长时间的一个地方,记得以前还在当野人时,有一次穿越狼儿峪至鹫峰的时候曾路过南口,我那时便问当地老乡,南口是否有一个古城,或还有什么古遗迹残留,可能当时是在镇中心询问,人们好像对南口已很淡漠,老乡想到半天也没有答之,让感到很失望,但这次南口之行却了却一桩心事,让我见到了南口真正的古遗迹。

(一)南口关与南口城

南口,由于地处关沟的南端,故称之为南口。北魏时称之为“下口”,北齐时称为“夏口”,元时谓之南口,亦谓之西关。

自元初在此筑城,称之为南口城,此后各朝代都曾进行过修缮,也都是战略要地。据载,南口城为不规则的长圆形,跨东西两山,南北各开城门一个,东侧山下设水门两座。整个南口城除南北城门和楼台用砖外,其余墙体均为虎皮石。(摘自《北京名胜古迹辞典》P634)

如此说来,南口城的北墙横跨东西两山,两山之巅的两座残墩台应为当年北墙的东北、西北两座角墩,顺着这两座残墩顺山坡分别向南而下,划出一个弧线之后与南墙相汇,其中这片巨大的区域便是南口城所在。

由于清未修建的京张铁路、以及后来修通的京张公路南北穿城而过。北墙估计在早期修建铁路时已经拆毁大半,据说解放后北墙还有一段存在,但至修公路时估计已经全毁,因此极难会有照片留存,再加上后来在南口公路两侧的采石,这一带山形地貌全毁。

据村中的84岁大妈说,南口城的北门毁于洪水,但她就从来没见过北门,说明北门被毁至少也有七、八十年了。

南口城只有位于铁路与公路西侧的南城墙,却较幸运地保存了一段下来。这段残墙城墙高5米,上宽3.5米,下宽5米,东西长约300米。南口城的南门也保存了下来,券门较为完整。南门外尚存照壁一座,虽然照壁外观毁坏严重,但主体结体还是保存了下来。

由于南口古为关沟古道,据老乡说南口城中南北主干道古为车辙重重的石板道,可惜的是后来全部改造重铺了,从而消失了数百年悠久历史的印迹。

南口,作为南口战役中重要的战场,理应留下许多重要的照片,但因南口数十年来变化之巨大,以致面目全非,很多线索就此中断。

(二)南口战役

说到南口不得不提南口战役。南口战役是中国军队抵抗日军进攻华北、企图夺取山西过程中,进行积极防御作战的一次重要战役。但说起来也是比较滑稽的一场战役,按说长城是抵御外敌从北面进攻京城,但这次却是京城先失,从而演变成抵抗日军向北挺进,这长城虽说发挥了战场的前沿工事之功用,但方向却改变了,不得不说这是一场悲哀。

七七事变之后,日军占领平、津后,增调重兵至华北,准备自华北而下,进行大规模军事进攻,一举消灭中国抗日力量,迅速占领全中国。具体战略意图是沿平汉、津浦两大铁路线迅速南下,与中国部署在平津以南的军队决战,一举歼灭中国军队精锐,攻占政治经济中心地区,以为这样就能在迅速打垮中国的抗日力量,在“三个月内灭亡中国”。

平汉路以西的平绥路,日军原计划只作为辅助战场,但由于此方向中国军队于此布置重兵,直接威胁到平津地区,并威胁平汉路日军侧翼,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为此日本关东军一再要求进行平绥路作战,以“解除对中国驻屯军后侧及满洲国境的威胁”。为此,日军组编了关东军察哈尔派遣兵团,华北日军也派出以第5师团和独立混成第11旅参加平绥路作战。日军在这一方向的进攻也逐渐发展为一条重要战线。南口战役便是这一战场上的一次重要战役。

南口及其沿线长城要隘是阻击日军的天然屏障,中国方面在此布置重兵防守。1937年8月7日,日军第5师团和独立混成第11旅向南口及其沿线长城要隘展开进攻,南口战役打响。中国守军在傅作义将军沉着坚定的指挥下,在各个阵地均与日军展开激烈争夺,反复冲杀,甚至一日之内守军伤亡1200余人。战事异常激烈,但在优势日军以飞机、坦克、大炮的配合下攻击下,中国军队处于不利情势。

南口战役的同时,日军察哈尔派遣兵团向西北重镇张家口展开进攻,中国守军一部驰援张家口。加之中国来援军对被日军阻断,中国军队遂于8月26日向南撤退。8月26日与27日,日军左翼第5师团和右翼独立混成第11旅分别占领南口附近重镇怀来、延庆,南口战役结束。

南口战役历时半月,中国军队付出重大伤亡,但日军也付出了2,600余人的重大代价。南口作战虽然失败了,但中国守军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值得称颂,影响也是很大的。9月6日,中共中央机关刊物《解放》发表短评说:“不管南口阵地事实上的失却,然而这一页光荣的战史,将永远与长城各口抗战、淞沪两次战役鼎足而三,长久活在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中。”(以上摘自“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稿”)

(三)老照片

对于我们需要寻找的这批疑似南口的老照片中,列入寻找计划的,一是长啸提供的疑似为南口城北墙的片子,另一张是察哈尔提供的疑似为南口城门的片子。

对于第一张疑似为南口城北墙的老照片,这是我们首选的寻找对象。这张片中有一道城墙从右侧山坡而下至坡底,然后顺着山沟向左延伸。仔细观察片中左侧坡地上有一道铁轨。根据老普的理解,在漫长的关沟中,符合铁道在沟谷左侧条件的,且又有城墙的,最大的可能性就是在南口。


由于南口的京张公路及高速公路的相继修通,以及采石场大量的采石,这一带地形地貌发生了毁灭性的破坏,但据说解放后这儿还是有短墙存在的。

我们在当地热心村民66岁的赵长富协助下,从原北城墙的旧址处,一直向后退,变换着不同的位置,不同的角度。虽然远景都是起伏的山脊,但此构成的山势曲线却始终有差别,最终也都是因为远景的山形相差较大而放弃。

回京之后,我又再三对照原片进行分析,发现在远景山体之间,还有一道中景的山体。这道山体从位置上来看离关口较近,联想到老乡所说的这带曾是一片采石场,附近的山体大都被严重开采过。

因此,我认为要确认这张老片是否为南口,首先要确认的就是附近采石场的规模,是否在北侧还有一座更大的山体被开采掉。

另外,左侧那一小段远景山形是我们对照的重点区域。因为那天主要注意力是在中间的那段山形,而更多的忽视了左侧低处的那一小段山体,如果确认这一段远景还存在,那么南口的可能性机率就很高。

对于第二张南口城门的老照片,赵老汉一看便坚信地说南口城中还有城门,这应是给我的一个惊喜,因为我一直认为南口城全都被破坏了,没想到还残留了一段墙和城门。

但赵老汉还是略犯糊涂,他一直认为这是南口的小北门,幸亏我们的队伍之中有一批高手,从城门洞中门梁及门栓孔的位置判断,肯定了城门之南为城外,之北为城内,因此也就认定为了此为南口城的南门。回来后再阅有关资料,一看更明白了,南口的北墙及北门就是东西两墩台之间的城墙,南墙就是现在残存的那段,当然这座城门也就是南门了。

从照片中的阳光,以及门洞上方无水嘴,这一实景来看,照片是从南门拍的可能性很大,因为如今的城门上方有一个水嘴,虽然赵老汉说是后安上的,但我认为这个水嘴在拍照时存在的可能性很大。

虽然可以判定照片的拍摄方向,但因南门修路后地基垫高,门外两侧还有平房院墙,已很难比较更细的一些特征了。是否这张照片确认就是南口的南门,我想还很难下结论,只能给一个疑似吧。

在寻找老照片过程中,我们得到了热心的赵长富老汉协助。赵老汉今年66岁,南口人生人,长在南口,他对南口一带应该非常熟悉,也跑来跑去与我们一起对照老片子。后来,老察出示了门洞的那张老片子,老老汉一看便说,这个我熟呀,这次肯定错不了,于是带着走进了南口村中。

我们在南口城南门分手,但没想到当我们返回停车点,准备离开时,赵老汉骑车赶了过来。原来,他是回家取40多年前他与他的儿子在南口的一株松树下的照片去了。40多年了,对于年轻人来说也是一张老照片了。

从这张照片中,可以看出老汉年轻时还是非常精神的。据老汉说,这张片子是他的夫人给照的。这突然让我想起了一个问题,40多年前,一个北京郊区的农家就有了相机,这一家在当地也算是一个富裕家庭了吧,或者说也算是一个人物吧。可惜的是,当时忘问老汉的家庭背景了。

(三)李公墓

按照现在李公墓的位置,刚好位于当年南口城内北侧,何人竟有如此待遇呢?更何况这是一位公公,其实也就是太监呀,竟然将墓葬到了京北一个重要的关口城内!让人不得不对李公公太监刮目相看,也不得不让人佩服大明一朝宦官当道竟到了如此的猖狂呀。最大的可能性就是李公公原是南口人,死后葬到家乡的祖地了。

据李公墓前昌平区人民政府于2004年7月所立的昌平区文物保护保单位碑所载,“李公,字监,生前为明中期官廷太监,死后厚葬于此。该墓早年被盗,仅存墓前望柱、石门、石牌坊等石刻。”

为了弄清这位有权有势的李公身份,我查阅了一些资料,在网上也查了一下南口的资料,但没有记载。这也算一个待认证的人物吧。

如今的李公墓,废弃于一片农田之中,李公之墓也被农舍所占。但李公神道前那座石雕的大牌坊,还有墓前那座石雕的石门,两座两面雕有人像的石雕,以及一只立于小道边的石兽,还有一只半埋于田野之中的石兽,这些都印证了这儿曾有的历史。

安眠于斯地的李公,日夜听着尽在咫尺的高速公路上呼啸的车鸣,还有近百年来列车通过时轰隆隆的铁轨声,估计这在天之灵也没有一分安宁的时刻。





野人老J于 2007-06-28 19:06:46 发表在分类:正在消失的古堡
(49273次点击) | 标签:  



 评论
 · 发表新帖
 留言总数0帖 页次:1/0 每页:20条 


Power by 长城小站, Ver1.0 update at 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