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追寻:走在山西(二)第一节
|
长城小站是由志愿者支持的公益性网站,无固定经济来源。2012年小站台历是由各方网友赞助图片、设计、印刷精心制作的纪念品,用于小站运营经费筹款。 欢迎您购买小站台历,支持长城小站与小站博客的发展。 |
|
寻着大墙的根脉
我触及到那片生命的黄色
残旧的古堡和古堡内的精灵
依稀记得我昔日的容颜
在黄土地的深处
我分明吮吸到
母亲乳汁的芬芳
--题记
楔子 我的罗马假日
几年来,每年两个长假走长城成为我的必修课。从一开始孤独的行者,到现在总会有几位好友相伴。就这样,一次次,乐此不疲地往来于长城上下,奔波于车马劳顿之中。回到家来,一个一个数着长城上留下的印迹,然后一点点垒积在电脑上,精心地搭建起一个个精神童话。这些收藏在我的叫鸿泥雪爪的文件夹里。
之前曾有朋友带有顾虑,郑重问我,每次行走是带有任务的被动,还是发自内心向往。对此,我付之一笑。我说罗马的假日知道不?倾城放假啊。只有身处特殊的环境,才知道这个假日的重要。记得有个叫户外生存加油站的户外用品店,而每次的户外是不是我生命之旅的加油店呢?
我有假日,我快乐。
2007年10月1日,晨雨,阴
二道梁--寺怀--红山
早晨6:00,我们一行七人伴着淅淅的小雨,登上西行的列车。和每次行走一样,接到朋友信息说,十一期间,特别是未来三天有雨。对于我们,行走如归心之箭,不考虑后果,心想即使是雨,也要看黄土高坡上的雨。没想到雨这次真的如约下起来。火车上,给大同的云中子发信息,配齐队伍的背包雨罩和雨披。
窗外,雨水浸润的村庄,散发着清晰的气息。远山朦胧。过了永嘉堡就算进了山西境内,山的脚下开始出现一道长城,那是一道立体的、有思维的黄色。这段长城明代属大同镇,现在属山西天镇县。不同于河北、北京的长城,而是在山下沿山而走,齐整的骑墙墩台。
我们坐的是绿壳蜗牛慢车,大小站都停,借此也让我们细细欣赏路边的风景,可以对着风景走神、沉思,在脑子里生出一些杂七杂八的想法来。
目前,我们正在向一片黄色的土地靠近。这片黄色的土地,蕴育和繁延了一个古老的民族。我想当初她是丰饶的。丰饶的足以让这个民族傲然于世。可是什么时候,她开始变得苍老、贫瘠的呢,一道道深深的沟壑仿佛是印满岁月沧桑皱纹?我心中总有这样的希望。她还会年轻、丰腴。因为自然界里有一种现象叫轮回,谁说她不是在经历一场漫长的涅槃呢?我渐渐发现这表面苍老、贫瘠的背后,是一种不屈不挠,隐忍的执着,是一种与世无争的宽容和善良,是我们难以想象的顽强。就象她上面坚强屹立的长城和绵延不断黄河。
这就是一种精神。
10:20到站,雨不下了。长得极象演员姜昆的云中子早已来接站。和云中子有过两次长城上的相伴,彼此成为信赖的朋友,更多时候他更象一位仁慈博学的兄长。一辆中巴沿路收齐此行的队员,大同方面6人,张家口方面7人,共13人。古代宣府与大同两镇情如兄弟,因此我戏称这次行走队伍叫“2007·宣大长城考察队”。而我和云中子也绝对可以混一回宣大总督的。由于临时增加队员,队员淑女联系王兄驾车把我们捎到目的地。左玉县城,我们吃了此次的第一顿饭--山西刀削面。
去年我和云中子一行走到大河堡,因此定为这次的起点。结果因修路加上昨天的雨,我们的车不得不转向另一个地点,二道梁。二道梁属朔州市平鲁区,有109国道通过,长城与国道在此交*,长城以外是内蒙的清水河县。我们在长城与公路交*处合影,送我们的王兄和另一位司机师傅就此告别。王兄是趁长假带爱人出来旅游,他的路线是往呼市方向。告别时知道他的爱人也是满族人,镶黄旗,姓杨。听老人们说我们老姓也姓杨,或许五百年前真的是一家呢。有了同族之缘,我们亲热合影留念。
过寺怀
走在长城上,心感觉踏实了许多。以前也一直苦于长城之外的周折,但这又是一个不可回避的环节。好在这次有山西朋友,很顺利。
雨不再下,但天空是阴的,周围的环境没有光亮,显得有些平。长城两边开始有了收割的痕迹,远处也偶尔出现大片大片的黄色。从第一次盲目的走,到后来思考记录,到现在又拍片,我不知自己是不是变得成熟了,但所有这些唯一的目的就是通过多种手段,更多地备份下关于长城的信息。
越过大河堡,直到二道梁,中间超了至少有四、五个小时的路。有一点点失落。
大雁!不知是谁惊呼。果然天空上有一群大雁由远及近翩然南飞,一字、人字地自在变换着阵形。雁去衡阳吗?当初长城上的士兵看到大雁的情形一定与我们现在不一样。乡关千里,恐怕唯有大雁才能寄托思乡的信息吧。然而雁能南飞,自己却归途无期。“塞上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可以想像将士们面对塞上变幻的景色、天空南飞的大雁是怎样一种揪心扯肺的心情,那墙角里呜咽的边声应是最好的解答。
随着两次起伏,渐渐地因绕路的一点失落没了。因为长城在眼前跨沟越涧的姿态和去年是何等的相似,纵横的沟壑,两旁的田地,甚至是山边成片金黄的山杨,简直是在复制。我怀疑是不是去年从这里走过。然而就是同样的地貌,当初长城在不甘平淡地坚守着自己的使命。
山脊上,长城分两道,呈弧形走出几百米又回拢。根据今年五一在唐山的经验,弧形里面应该是马场。远远看见谷底有一个整齐的村落。前面的朋友喊,有壁画。而我还看见在村落的北部,靠长城方向有一个很大的墩台,相对南面也有一个墩台,包砖尚在。这是一个沟谷,两座墩台把守着关键部位。村落全是石砌的房屋,整齐地依山势排列,倒象战时的攻势。中间是一块开阔地平地,有绿草茵茵。朋友们说的壁画在一座三间的石头碹的窑里,外面看结构和周边房屋无他。但通过壁画看这里是一座庙,我第一次见到这样的寺庙。有句话叫神仙也是人来做,看来神仙也是入乡随俗,和凡人住一样的房子。而神仙称庙,凡人称房。依长城建的墩台保存的较好,可从中间的通道上至二层,占在二层,可了然看到整个村落的结构。依山傍水,因久无人杂居而显得干净整齐,倒是扎营的好地方。以前肯定是个重要的关口,但为什么手中的资料记载没有这个地方呢?
本来还想在村落里转转,想发现更多的信息。前头的朋友喊叫,时间不早了,要加快赶路。翻上山脊,遇放羊人。原来这个村落叫寺怀。地图上一个不起眼的名字。1976年地震,房屋震裂,政府整村迁移到坡的上方。至于以前是什么关口,放羊人并不知晓。
感谢上天的恩赐,没想到在傍晚有一丝阳光显现。金黄的杨树林有了光彩,黄的晶莹剔透。披上夕阳的城墙金壁辉煌,远处烽燧呈现的轮廓有了远近的苍茫。长城的亮线、烽燧剪影……,我小心翼翼地节取着画面。心里默念,我们是幸运的。
我们今天的目的是一个叫红山的村庄。放羊人告诉我们,还有5、6里地。这时远天出现美丽的晚霞。远方,山上隐隐的电线下面,该是我们的目的地了吧。
图1、此次长城起点--二道梁
图2、偶遇满族同胞合影
图3、寺怀遗址
图4、夕阳下的长城
图5、10月1日太阳最后的一现
山居秋茗于
2008-08-08 08:36:35 发表在分类:
长城日志 中
(53466次点击)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