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赤城四十里长嵯(一)
|
长城小站是由志愿者支持的公益性网站,无固定经济来源。2012年小站台历是由各方网友赞助图片、设计、印刷精心制作的纪念品,用于小站运营经费筹款。 欢迎您购买小站台历,支持长城小站与小站博客的发展。 |
|
写在穿越之前
北方人把峭壁称作“嵯”(音cha)。查阅辞典,其字有形容山势巍峨的意思,但一直没有找到嵯(cha)的读音。长嵯位于河北省赤城县与北京市交界处的巍巍群山之中,自赤城县样田乡老东山至后城镇朝阳观绵延四十里,蔚为壮观。去年秋天,中国城市设计院旅游规划设计中心的专家们为赤城县作旅游规划时提出,后城赤壁丹霞——四十里长嵯为丹霞地貌,北方极为少见,特别是在北京周边尚为空白。他们认为赤壁丹霞与境内的天然温泉、中生代冰山遗迹、黑龙山原始森林构成了具有赤城自然风光的特色旅游区,作为环京津旅游线的补充和延伸,开发前景广阔。关于四十里长嵯的资料极少,专家称之为北方大丹霞,四十里丹霞地貌该是什么样子,它的规模到底有多大?今年五一,我用了两天时间穿越四十里长嵯,这也是此次徒步穿越的缘起。
四十里穿越,我要做第一人。
有伙伴与我同行
5月5日早晨,我在联系车辆的路上,遇见刘兄,有缘结伴。这次不再独行。
刘兄,名殿林,字丙森,号金山子。自幼尚武,专攻形意,现一心向道,多研究易经八卦,至今未婚,过着闲云野鹤式的生活。其身材伟岸,发长过肩,侧看颇似歌星腾格尔,典型的北方汉子。以前有缘交往几次,曾做过我家娃娃的武术老师,小城里也算熟人。刘兄还爱研究诗词,喜爱书法,善吹箫。有其相伴定不会寂寞,还多了安全感。
增加一个人,设备无需增加多少,只是在商店里多添些食品。一床薄被,装入以前闲置的军用背包,算做他的行囊。一碗汤饺充作早餐,一辆绿色面包载着我们的快乐驶向出行的第一站——赤城样田老东山。
半个多小时后,到达老东山下。告别绿色面包,上山奔长嵯。
长嵯之上有长城
经过两个小时上上下下的体验,终于在一座山脊上可以看见长嵯象一座巨大的屏风自北向南绵延而去,在远方尽头处嘎然而止,形成又一面峭壁,那里便是朝阳观自然风景区。望远镜里对屏风进行全景式的扫描,面对的峭壁,让人不能不惊叹,想象我们要在利如刀锋的嵯顶上穿越时,不免一阵心悸。长嵯这边一座山顶乱石引起了我的注意,感觉应该是峰火台。和刘兄进行简单交涉后,我们迅速向着有乱石的山顶攀登。事实证明,我们判断是正确的,那确是一座烽火台,岁月已把它变为一堆乱石。不仅如此,还有长城在等我们。
站在峰火台上,寻找着长城的来龙去脉。右边的长城顺山脊向长嵯方向而去,左边却在几个蜿蜒后藏匿在了山的背后。这段长城对我有些意外,地图上对这段长城没有描述。为了进一步搞清来由,我们顺着长城反长嵯方向而去寻根溯源。
走在长城上我不再寂寞,长城象久别的朋友一样与我交流着。抚摸着城边当初修建者栽种或是刻意留下的一株古树,寻找着每一个看过它和抚摸过它的人留下的信息,诠释着上面最初的情感。这上面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有对修城的倦累,也有对家乡的思念、家人的想念和对恋人的相思。我在想,当初的长城修建者,也都是二、三十岁的青壮年,他们或许也没有什么文化,但他们却有引以为骄傲的作品镌刻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传至今。这些作品就是令世人崇拜,令无数人魂牵梦系的长城,绵延万里,跨越千年。
此时,我走在她的情节中。
这是一幅古老残迄的画卷,是一阙惊美的历史断章。蜿蜒攀越于山上山下的线条是她的骨脉,整齐斑驳的纹理是她的细节,轰然倒地或莫名中断是她的悬念……。时光赋予了她的灵气与厚重,风雨赋予了她的苍桑和伤感。
弯腰搬起一块棱角分明的石头,寻找着位置严丝合缝地垒上。同样的蓝天,同样的山脊,时光已过去了几百年。我握住了当初修建者的手,完成了一次与历史的交流。
由于有了同伴,终于有了我与长城的合影。于是依着长城、拥着桃花留下我若干张矫情的片子。大约一个小时左右,我们到达附近至高点——一个倒塌的峰火台上,这又是一堆庞大的乱石。远近一切尽收眼底。望远镜里,我们艰难地辨认着沟谷群山间的村落和印象中的地图一一对应。遥遥望见一座楼子立于远山之巅,很是抢眼。经过分辨,我知道那是“盘道界楼”,长城过界楼沿山势顺东南从后城镇马道梁出赤城县界进入北京市延庆县四海冶(此段为明代在北齐长城的基础上修建的)。以前我和朋友走过那段长城。盘道界楼保存较好,楼高9米左右,东侧墙有四箭窗,南侧墙有一门居两箭窗中,门上嵌有一石匾,阴刻楷书“盘道界楼”。我们曾在上面收获瓦当一块、木炭若干。曾记得界楼西侧有长城向西南开岔,现在结论就是我们脚下的这段长城。此段长城东北至西南穿京蒋线红沙梁路口走长嵯,因长嵯多处以险制塞,以若断若续的形式到达长嵯终点朝阳观滴水崖。没有找到这段长城的修建资料,但从修建风格和残存程度可以断定为明代长城。
有了长城,我不再迷路。
山居秋茗于
2004-05-14 11:58:52 发表在分类:
小站点滴 中
(48956次点击)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