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小站 ::   您正在浏览:长城专题世纪百年

寻找自摄影术发明以来影象资料中的长城

寻找尘封的历史:雷烨横岭城抗战老照片拍摄地点探寻记(五·完)
诗书 于2005-08-15 20:22:36发表于长城小站
(五)
我慌忙敬烟,急切道:“什么时间变一个门洞的?为什么?是有人拆城门吗?不会是文革吧”,“大水冲掉的,早了,大概是在四十年代”。我在阅读明代文献时知道,每逢雨季,山洪经常冲毁和泡塌长城墙体、墩台。特别是关口,地势较低,山水汇集,有时城内的兵器都会冲到山下。
我心稍安,怎么能怀疑雷烨这样的人呢。
这时走来一位老者,询问后得知七十五岁,他也证实北门是在四十年代被山水冲掉了一个门洞:“后来大家把剩下的城砖重新码在这个门洞旁”。的确,北门仔细看还有不连贯的痕迹。
“八路军来过这里吗?”,“听说八路军来过,时间早记不清了。不过八路军在的时候城门已经这样了”。呵呵,完全对上了。可以确定,北门被山水冲掉的时间在1941年至1942年夏季。雷烨在1942年秋季拍摄了那张照片。
老人继续介绍道:“我们这里过去可热闹了,有十三座庙,关公庙、娘娘庙、三关庙……现在都拆了,还有明代的粮库,横岭城宋代就有了,只不过明代又重新建了。……”,宋代?虽然不可信,但就象居庸关在秦代就存在一样,这里在明代之前就有,并不奇怪。
许多来过横岭城的人,对于把这里的城门建造成两个门洞的结构不理解,现在,我忽然明白了。
我仔细观察横岭城地势,发现东北高、西南低。每逢雨季,山水汇集到谷底,要在城西侧由北向南通过。因此,当时城门建在较低洼处,在加上南北都是双门洞,山水会由北城穿城迅速通过南门,不会威胁城中高处的房屋。
平时是城门,雨季就是水门了。
我回忆着那张老照片的拍摄位置,找到了最接近的地点,从不同角度拍摄了照片。我想:当年雷烨大概也象我一样,在这周围来回观察了许多遍才按下快门。要知道,当时的条件艰苦,是不能随意浪费胶卷的。
电脑中,新老照片放在一起,它们似乎只相隔了几个月,只不过是黑白和彩色的区别。令人惊异的是,两张照片不但景物依旧,没有丝毫变化,就连城墙上堆放的柴火,都如出一辙。只是现在城门洞被砖头封堵住了。
我的拍摄时间是在下午,有些逆光。看来,天气好转后还需再来补拍一次。
时间在这里似乎被凝固了,尘封的历史伸手可及。
也许雷烨对于横岭城的历史沿革并不知道多少,但他却真实的记录了当时抗战的历史,我们谁也无法比拟。只有崇敬有加。
我会将这张照片拿到横岭城焚化,以此来告慰雷烨和照片上这些弟兄们:至今,仍有人惦记着你们。



编辑:火箭人
[ 返回 ]
热爱长城,热爱生活 —— 长城小站 © 版权所有 1999~2005
15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