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小站 ::   您正在浏览:长城专题世纪百年

寻找自摄影术发明以来影象资料中的长城

世纪百年5--平型关老照片确认始末
老普 于2006-05-05 00:52:57发表于长城小站
该帖已经被原文作者删除 @ 2006-05-05 00:55:39 From 221.217.158.44

2006年2月23日

  《听厅谈坛》网站的网友老熊给我发来短消息,提供了一张长城老照片的网址,问我是什么地方。下面是对话原文,反映了我们对这幅老照片的最初认识和和判断.

已读>> 老熊 于 2006-02-23 12:12:25 对 老普 说:
熊:老普,知道这是哪里吗?
熊:http://hk.netsh.com/eden/album/
photo_data/1103764/1103764_1140667863.jpg
熊:据说是阜平龙泉关那带
普:巧了,龙泉关最近有考虑,但还没去过,照片很难得,还有进一步线索和照片吗?
熊:没更多的东西。原图说明是:去五台山的路上,攀过长城的关口。
熊:摄于1906年。
普:1906年能带出色的相机出行,那是什么人呢,很可能是德国人,他们到过那一带。
熊:是德国人,不过不是八国联军,是个建筑师。
普:很对,德国蔡斯的机器,1906整100年,那机器真不错呵
熊:是啊,还用的是干版片。
普:那张照片也很奇怪,因为一般所说的“关”既然叫关,就是在交通要道上设关口,盘查行人收税,但那张照片上明显有关口,却好像没有路。德国人好像是翻山越岭的劲头,难道那“关口”修的不是地方,从修好后就很少有人走。
熊:是啊,好象是个洞,也不是什么象样的关。

2006年2月24日

  我撰写了《1906年穿过长城关口照片分析》张贴在长城小站,分析了龙泉关,同时也提出道路疑问:“不是龙泉关,那又是哪里?”。voodoo3做了补充,老熊改正了错字。原文如下:
  首先这是一张很难得的历史纪录,见过的人很少,一时也难认定确切地点。所以如能求证,就是一个长城关口唯一留存影像。
  原照片说明“前往五台山的路上,跨越长城的关口”,时间是1906年。我和老熊版聊,100年前带着高质量相机去山西的可能是德国人,老熊补充果然是德国建筑师,所以就猜说是蔡斯相机。
  照片中显示5-6个人物,应该包括德国人和雇佣的马夫等,其中一人背枪。还有数匹驮物的骡马。这张照片的大概意境是:1906年,德国人前往五台山的路上,跨越长城的关口。
  照片上清楚显示一个有门匾的关口,但关门大部分被残墙遮挡,这种结构分析关门前是瓮城比较合理,那末残墙右侧半月牙形的阴影就很可能是翁城门。按照这种分析,马队将接近残墙后右转,通过翁城门,穿过关口。
  长城龙泉关位于河北山西交界处,自古就是由华北前往山西五台山的交通要道。明大旅行家徐霞客于崇祯六年(1633年)由北京出发,过阜平龙泉关游五台山,写下《游五台山日记》,对于龙泉关的描述:
  “又二里,重城当隘口,为龙泉关.初五日 进南关,出东关.北行十里,路渐上,山渐奇,泉声渐微.既而石路陡绝,两崖巍峰峭壁,合沓攒奇,山树与石竞丽错绮,不复知升陟之烦也.如是五里,崖逼处复设石关二重.又直上五里,登长城岭绝顶.回望远峰,极高者亦伏足下,两旁近峰拥护,惟南来一线有山隙,彻目百里.”
  生动真实记录了约400年前龙泉关到长城岭的情形。建筑方面说明龙泉关有南关和东关,西十五里有“石关二重”,西二十里即长城岭。
  那么Boerschmann照片上的关口是否龙泉关(下关)亦或长城岭(上关)。现在“龙泉关城今已坍毁,破坏严重。城墙原周长约2.5公里,关城呈方形,分为内、外二城。外城北面依山为险,不筑墙,有东、西二门。内城东、西各筑有瓮城,东瓮城城门向东开。西瓮城城门向北开。另在东墙北侧开一门(又名“玉皇阁”)通外城。关城南北两侧原有翼墙向山上延伸,今己毁。南北山上各筑有一座石砌烽火台。现关城仅存西瓮城拱券门洞一座。附近墙体用石块黄土垒砌.外包砖,最高处达12米,基宽5米一6米,顶宽4米”。由此看来,Boerschmann照片很可能是龙泉关(下关),即今龙泉关村所在。如果确认,当是龙泉关罕见的历史照片。
  但在另一方面还有疑问要解决,照片表现出来的最大疑问就是所展现的“道路”。照片上看马队显然在翻山越岭,看不出任何“官道”的迹象。而龙泉关如前所述,自古为交通要道。特别清朝自康熙起,先后四个皇帝通过龙泉关去五台山,那末照片上显示的“道路”情况是断不可想象的。要是大清国的皇上就是这样去拜佛,直隶的地方官可能早被杀头了。
  所以Boerschmann照片究竟是否龙泉关,恐怕还是要实地考察才能定论:
  是龙泉关,我们获得一张宝贵的历史照片;
  不是龙泉关,那又是哪里?

2006年4月18-21日

  研究另一张与五台山有关的百年长城老片,分析五台山周边的长城主要关口,由南向北,娘子关、龙泉关、茨沟营、平型关、雁门关......一瞬间,思维蹦出灵感,“平型关”就像“燃烧的火炬”闪亮。三维重要线索来源把Boerschmann照片和平型关紧紧连接起来。
  平型关是由晋北,察哈尔前往五台山的主要途径。1937年日军第五师团由张家口南下,先后占领蔚县、广灵、灵丘,试图攻击打通平型关,进而窥测五台腹地。而这个第五师团的师团长板垣征四郎与阎锡山曾经同学共窗。1936年夏天,时任关东军参谋长的板垣提出前往太原拜访阎老同学。令阎锡山不解的是板垣既不乘飞机也不坐火车,而是以游山拜佛为名穿过平型关,再经忻口徒步跋涉到太原。一年后板垣的部队沿着同一条路线进攻,遭到八路军115师痛击,平型关大捷由此产生。
  我与朋友曾于2002年大年初一寻访平型关战场,驾车通过平型关口,虽然当时天色已暗,但回忆的直觉感到与Boerschmann照片相似。当时写了《初一日 平型关—燃烧的火炬》,节选其中通过关口的一段:
  “离开纪念馆,天已经黑下来,车队打开大灯,在路况很差的山路上行进,十分紧张。就在一片沉闷中,电台里忽然传来PPY欣喜的声音:“老普,我们到达平型关了”。果然紧靠山路右侧,平型关关城憧立。所有人为之一震,车辆发出轰鸣拱上路边的小土坡,近些再近些,六盏大灯光划破夜空,射向平型关。这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反法西斯战争中八路军首战大胜所在的关城损坏很严重了,城匾遗失,现有的是最近新加的红字。聚目平型关,夜幕中的关城格外苍劲,像两只永不熄灭的火炬,照耀着中国人民战胜侵略者的胜利。重修平型关,建议在维持现在风貌基础上加固,不要修成另一座方城。大家都为这次夜色中瞻仰平型关而激动,摄影家CFISH和小普为所有人打灯留影。遗憾的是由于夜幕降临,未能观察两翼长城的情况。”
  正是由于平型关大捷,网络媒体上有大量平型关的现在时照片。尽管这些照片大多是在离关口很近的位置拍摄,与Boerschmann照片有较大差异,但是在对照多幅照片分析地形和长城走势后,我做出判断Boerschmann照片是平型关。
  然后接下来就是51长假,邀请朋友们一起去平型关现场辨析。但4月28日就在出发前夕,因为关门右侧的墙体观察角度问题,发生了一点犹豫,感谢诗书,长啸,刘媛,老狄等,特别是诗书的意见,实际上对我起到鼓舞作用。

2006年4月30日

  这是去平型关的日子,预计7时30分出发,在老地方大三元集合。但三环堵车十分严重,两次意外和变更地点,10时两车才在易县城关会合。小老涧、新京报佟佳熹、徐春柳、法制晚报刘娜,我和夫人,共7人,一起前往平型关。
  路途中在紫荆关和浮图峪停留,分别对照06年获得的日军侵占两地的老照片。这两张照片都是第一次实地对照。
  中午在涞源用餐后继续赶路,在灵丘觉山寺附近与先到的刘媛会合,径直穿过灵丘县城,到东河南驶上新修的平型关公路。路况比我们2002年春节访问平型关时大为改观。02年大年初二,我与CFISH,PPY等前往平型关,从东河南起开始进入土路,两次涉过带冰茬的河水,沿着37年日军运动的路线走。而这一次从东河南直到老爷庙,决胜桥已经全部是铺油公路。在乔沟稍作停留拍照后,我说明当天的第一目标是平型关口,老爷庙等都不停车。我仍然清晰记得上次的路线,在决胜桥十字路口毫不犹豫开上去关口的土路。上次来此我们是摸黑把车开到山顶,对恶劣路况没有深刻印象。此次才深有感受,在接近山顶冲破时捷达车打滑。大家齐心推车始得脱险。
  奔波8个小时,行程317公里,16时30分,我们到达平型关口,立刻对照老照片观察地形。
  老照片上部一段长城横贯,中部偏右是一关口,但关门前有一段残墙遮挡,门洞卷只露出很小一段,大约90弧度。关门显然带有门匾。关门前的残墙已经分析是残存的瓮城墙体。瓮城是为加强防御而在城门或者关门外加筑的小城圈,在军事冲突中,敌方一旦攻入瓮城,则活动范围和武器使用大受限制,而城上守军则居高临下反击,取瓮中捉鳖之意。关门与瓮城门呈直角排列,在老照片上瓮城门判为那个三角形的阴影。在老照片上长城墙体依山势而建,背景上没有山峰出现,这增加了分析对照难度。
  我们到达关口后,看到的现场有一条土公路,也即我们上山的土路,在图上关门左侧通过,完全打通了左侧墙体。现代多数平型关照片都是在这条土路靠近关门的位置拍摄的。与老照片对照,平型关门完全显露出来。据《明长城考实》(华夏子著)记载,1939年当地大暴雨,平型关门和两侧墙体受到严重破坏,现在的关门是1962年复建的。近前观察,复建工程很粗糙,墙面高低不平,用劣质水泥填充,而且关门做成马鞍型。正如诗书所说,在现代土公路的右侧山谷中,几乎正对关门,旧有的上山马道清晰可见,我立即招呼大家下到山谷中对照取景。由于修路时有大量土石方推倒山谷中,使地型发生变化,找到与老照片相同的机位比较困难。在现在地形条件下拍摄,我的判断是如果要高低对齐则机位比老照片偏右,相反若要左右对齐,则机位偏高。
  确认1906老照片即平型关口的基本依据:
  关口右侧长城墙体的特征走势;
  关口左侧高点残留的墙体突起;
  旧时上山的马道;
  植被特征完全相似;
  平型关符合老照片的说明,是前往五台山的通道;
  最后一个疑问:老照片上的瓮城何在?为了解答这个疑问,特意拍摄关门前的瓮城残迹。
  2006年4月30日下午16时30分至17时,我们现场确认1906年的老照片“前往五台山的路上,翻越长城关口”就是平型关口。
  平型关之不同于其他长城关口的特殊意义在于1937年9月25日平型关大捷打破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鼓舞了全国民众抗战必胜的信心,平型关已经成为民族独立的象征。
  回到北京之后,看到法制晚报刘娜的《百年长城平型关口今何在 》,新京报佟佳熹、徐春柳《网友持老照片寻100年前平型关长城遗址》被多家媒体和网站转载,也看到罗哲文先生,成大林先生的专家见解。相信我们4月30日的行动只是一个开始,今后对老照片的认证使用,对平型关长城保护和复现平型关的雄姿,一定还有更细致深入的工作。




编辑:火箭人
[ 返回 ]
热爱长城,热爱生活 —— 长城小站 © 版权所有 1999~2005
14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