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题名:总兵官都督李公边政记碑
客观题名:李铭功德碑
其他题名:
作 者:
年 代: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
查看1487 年历史年表地 址: 河北省,唐山市,迁西县,三屯营蓟镇总兵府旧址
查看中国长城建筑数据库记载的本地区长城建筑情况原物材质:石
原物状况:
原物分类:杂刻:功德、德政
数 目:1
尺 寸:碑首已断裂,碑身右下角已残缺,碑首高宽厚67cm×86cm×25cm,碑身高宽厚177cm×85×25cm,全文23行818字,5字缺损。
语 言:汉语,
内 容:
署都督佥事邹平李公,自新镇蓟门之八年,当圣天子龙飞之初,以年陈乞归老。营卫诸戎帅,下迨卒旅,闻之惧,相率诣予,强留止之。予不能遏,公固不可。众相与甚惜,请建碑纪绩以垂将来,盖不待去而后思也。予亦不能遏。东人若曰:惟蓟之镇起自古檀以极榆关,内护京师,外控夷寡,大口三十八,小口七十四,列营三十二,戎卫十六。自太傅徐公以来,城关口筑亭障,人有所恃,然久或玩湮。自公之为总戎,无间祁寒盛暑,短衣轻骑,涉险相度,分都左右参,岁加修塞。峻处刬偏坡,漫处甃石壁,蜿蜒山颠逾数千里,屹然一巨防也。喜峰之口尤其称大,朵颜三卫道是□贡。往时既进坟山关犹俾露宿,殊失柔远之义。公乃即关内造大屋十有八间,缭以周垣,至则居之。坟山之上,内险外夷,奸黠易以攀缘窥伺。公截立墩台,且砌石墙五百丈余。夷人感悚,益坚内向。幷边耕地俱民业,我兵独资馈运,而生聚日繁。家口或不给,或困于食,公令傍垦余地以自赋;每岁夏秋之交,预檄老稚寻采山菜榛橡之属,计口收积,官为守之,以备荒凶,人免流移。其贫病无倚、婚娶失时与死丧不能葬者,又皆有措备之储以为助。罗文谷关外四十里曰黄门,有龙潭,元世立庙,人传其神异验甚。公遇岁旱,辄遣官相祷,迎水以归,雨因大注,遂庙神内地颂功德焉。迩年以来,虎出为暴。公曰是为戾气,不早殄之,居人弗安,乃行边祷于山祇。于是,不数月二虎毙于猎者,群虎北逾关去。选东西路精卒万人,供待优厚,躬亲团练,武艺闲习,人贾其勇,皆可一当十。其樵苏、戍守、屯牧、役作者不下二万,更番授事,人均其劳,小大无怨言。此固有成规,润泽之公耳。更思阅古,常存思慕,遂建都督陈公景先、都宪邹公来学数先辈文□二碑于三屯等城,用无忘其勋绩。惟公勤整廉劲,老而不衰,猎涉兵书,行军以智谋为先;遇敌坚营阵,务以不可败为本;结发从军,有志勤王,壮岁中年,树劳烈于川陕;在行伍久,晓畅军情,故起小将以列都府、守重镇,宜乎夷虏知名而吾军畏爱也。兹将去,不可留,其何以酬德?愿假辞执事以识之。既而公章上,圣明方以边寄委重于公,不允辞,连营欢忭,而公不欲变。适予赴召将行,众密祈,终事又请,乃述其言为之记云。
守备遵化等城指挥使张玙
□□三屯营管操指挥吴玉、马□、朱鉴、吴珏
千户高暹、缪□、李丛、王□
成化二十三年岁次丁未十月望,通议大夫、刑部右侍郎莆田彭韶书 印章 印章 立
附 注:
现存三屯营镇府碑亭。本碑主要记述了明代驻三屯营总兵官李铭的戍边业绩。李铭,山东邹平人。青年从军,转战于四川、陕西等地;宪宗成化十一年(1475年)调蓟镇戍边,初任燕河路右参将,分防桃林口至冷口之间,辖地91里,关口11处,营城3座;成化十五年升任署都督佥事、蓟镇总兵官;成化二十三年宪宗归天,孝宗继位,请求回家养老,但没有被允准,又留任五年才得以回归故里。
李铭祠。祠址在大西门外,占地面积约700多平方米。祠宇面阔3间,悬山顶,合瓦七檩前出廊。李铭为蓟镇第15任总兵,在任十余年,颇有建树。去职后,三屯营人为立此祠。
万历三十八年,戚继光的幕僚郭造卿,在其著述的《卢龙塞略·镇守名将》中收录了这篇碑文。文后有这样一段话:“时铭镇蓟八年矣,为成化末弘治初也,韶始任。铭请归老,营卫诣韶留,恐去;请碑章上,不允,仍留五年代去。首尾十三年也。彭惠安公,名臣,其言足信。”郭提到的“韶”即彭韶,即本篇碑文的撰文和书丹者,死后谥“彭惠安公”;明莆口人,天顺年间进士,曾任刑部员外郎,成化中任通议大夫、刑部侍郎;因上疏抗旨,曾被下狱,后得释;孝宗时任刑部尚书,秉节无私,凡遇大事,皆抗疏极论。通议大夫,乃封建时代的文职散官,始于隋,历代因之,明清时为正三品。
其他记载:
国图编号:0
图 片:
点击小图查看大图,点击大图隐藏大图
图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