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言
(一)
我深爱着我们的传统文化,尤其钟爱我国的古典建筑。我喜欢到长城、寺庙、宫观、陵寝、村堡和民居中去追寻祖先的辉煌足迹。我生长于东北内陆一个与历史和古迹毫无关联的小县城,直到18岁才有机缘接触到古建筑,当时全身的血液都开始兴奋和沸腾,感觉自己似乎佛被召回到了久远的家园。置身于这种古朴传统而幽雅的环境里,身心无比舒畅,我意识到,这才是我们自己的文明瑰宝,是我用一生来追寻的目标。
当时我还是个穷学生,手中连最廉价的傻瓜相机也没有,虽然对眼前的古建筑群极度喜爱,可连张照片也无法留下,不知如何宣泄对古建筑的情感,忽然想到自己还会画上两笔,于是就坐下认真地描绘起来,进而变成我表达对古建筑热爱的一种方式而坚持下来了。走出城市的钢筋水泥丛林,回到诗歌般悠然的古老意境中,陶冶自己的性情,描绘心中的美好圣殿,没有什么比这更令我陶醉的了。我在能工作养活自己之后,只要有长点的假期就往有古建筑的地方跑。
|
在历史面前,个人是渺小的,我心怀崇敬。 |
在诸多省份中,山西这座历代古建筑的宝库是我最为推崇的地方。虽然路途遥远,舟车劳顿,忙于应对生存的压力,有诸多俗事缠身,但我仍然心中挂念着山西,惦记着古建筑,不断创造条件到山西去,我常对家人笑称,自己要比许多山西人更加热爱山西。
我接触长城比迷上古建筑的时间要晚一些年。严格说长城也是古建筑的一种,但其大多修建在深山之中、极边之地,远离城市,与我所喜爱的古庙宇和民居并无太多交集,无法一并探访。长城吸引我的更多是大气磅礴的气势和倔犟不屈的精神。许多野长城修筑在人迹罕至的崇山峻岭,险要的峰巅上,想要到达并不容易,披荆斩棘风餐露宿是家常便饭。冲破艰难险阻,有时甚至是冒着生命危险才能到达一座孤绝的敌台。在欣赏古老遗迹的同时又充满了挑战和探险的乐趣,也加深了我对这条伟大军事防线的敬畏和崇拜之情,常常怀着朝圣的心态前去瞻仰,把走过的每一段长城都认真地拍摄下来,珍藏在心中。这种无论冬夏背着数十斤重装备动辄在户外翻山越岭孤独跋涉数日的走法相当考验体力和意志,对身体条件的要求也相对更高,年轻的闯劲和充沛的体能是我的最大优势,于是在走访古建筑和攀登古长城之间我逐渐把更多的精力偏向于古长城一边,希望趁着年轻身体条件允许,想把这条不见首尾的巨龙寻访的更多、了解的更透彻。
毕竟日常工作是我和家庭赖以生存的基础,每次出行都是要经过诸多协调和准备,积攒和拼凑时间才能走出去,很宝贵的出行机会也随着生活和工作压力日渐增大而变得更加稀缺,有太多的古建筑和大段的古长城都在等着我,有时真是深感难以取舍啊!
(二)
随着对长城了解的深入和行走长度的积累,发现长城的现状实在不容乐观。现存的长城本身已经是劫后余生,残垣断壁,更严重的是许多人不懂得不在意对长城的保护,肆意破坏拆改长城建筑,盗挖长城砖石,盗卖珍贵的碑刻、匾额和文字砖,这些状况随时都在出现,叫人相当痛心疾首,一些矿场水泥厂就依长城而建,漫天的粉尘污染,地动山摇的爆破和几乎挖到城墙脚下的矿井时刻对苍老的城墙构成致命的威胁。还有些地段为了依靠长城搞旅游生财,擅自用现代建筑材料把长城粉饰一新,使文物遭到了不可逆转的彻底损毁。
古建筑方面情况其实也差不多,除了一些众所周知的著名古建筑受到有效保护以外,大量散落在乡间名气不大的古建筑正面临着迅速的毁灭和凋零,很多古庙宇处于无人保护自生自灭的状态,有些古建筑虽然立着国家级或省、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牌子,实际的境遇也是相当堪忧的,漏水塌方,构架腐朽,缺乏维修和保护的现象比较常见,只能眼睁睁看着它一天天的衰败下去。在一些地方连元代的大殿也没有得到重视,难以保全,至于那些数量庞大、非国保省保又一时看不到商业价值的明清建筑和一些无名古建筑境况就更加窘迫了,有些成为危房之后,没有资金和人员修缮管理,无人问津,直至坍塌无存,或者干脆被拆掉了。一些地方竟有拆掉古建筑盖大瓦房的情况,还有些古建筑被挪做它用,任意拆建改造,毁坏了文物的本来面貌和所承载的历史信息。一些地方自筹资金进行维修,却因为缺乏对古
建筑深入的了解和懂得古建筑维修的专业人员参与,把好端端有几百年历史的古庙修成了崭新如影视外景地般的假古董,实际上这样的维修也是一种毁坏。至于无人看护的荒僻古建筑上石雕、砖雕、木雕、碑刻和琉璃等构件被盗更是层出不穷,许多盗贼甚至是杀鸡取卵式的疯狂下手,导致建筑主体遭受重大破坏。有些地方的群众对于古建筑和古民居的认识程度也远远不足,觉得这只是一些破旧的老房子而已,实
|
用拓片保留长城碑刻文字信息。 |
在没什么可看的,被我这个外乡人看到他们仍然住在破旧的老宅子里是一件很丢脸的事情,等他们把老房子拆了盖好新瓦房,欢迎我再到他们家来作客,让我哭笑不得,竟然不知如何回答,极力夸赞老房子的价值和好处,劝说他们不要盲目拆掉老宅,但能有什么效果我自己都没信心。
我意识到不能再只是简单的走一走看一看,应该尽己所能为这些濒危的古长城和古建筑做些事情了。在加入了长城小站之后,学习到了更多的长城知识,有机会向更多地长城爱好者和专家交流请教,向网友学习了制作拓片的方法,收集拓制了许多散落在野外的碑刻和文字砖拓片,用这样的方式为长城保存一部分资料,一些碑刻在之后的几年也散失无存了,比如河北省抚宁县一段长城上曾保存下来碑刻匾额近二十块,被誉为长城小碑林,我学会拓片技术再去拓碑时候,碑刻就已经开始了丢失,至今已经丢失了十之八九。还有一些地方的文字砖、雕花砖被无良游人当做纪念品给强行从城墙上扣去,给城墙造成无法弥补的伤痕,这些文物与史料相辅相成默默地记录着长城的修建历史和围绕长城发生的故事,我却只能以拓片这种方式尽量留存一些,虽说十多年来收集碑刻文字砖拓片数十种,也只是杯水车薪,九牛一毛,深感无力回天,无可奈何,痛心疾首啊!
(三)
|
《山西古建写生》 连达图/文 2012年12月由学苑出版社出版。 |
我十余年来除了走长城之外还数次到北京、山西、河北、山东等地游历,专门对古建筑进行寻访和现场写生,积累了数百幅作品,这些画作浸透了无数的心血和汗水,愉悦和忧伤。也许我的写生技法不够专业,建筑结构的表现也不够严谨,但这是我对古建筑热爱情怀的表达和对古建筑现状的记录,是我人生坚实的足迹和个性的展现。记得在应县木塔下一画就是四个多小时,完全沉浸在与木塔的精神沟通之中,忘记了时间,不知饥饿和疲倦,外界的喧闹围观已经充耳不闻。我的写生打动了守塔人,他破例带我到最顶层参观,如果愿意,甚至可以登上塔刹。能够见到木塔内部的景象,对于我这个古建筑迷来说是梦寐以求的事,我视之为最高的奖赏,但木塔实在太苍老了,为了不对它造成可能的任何伤害,我放弃了登上塔刹的机会,虽然留下遗憾,但不后悔。去年从好友张利伟处得知学苑出版社的《故园画忆》丛书在向全国征稿,于是我的山西部分写生作品终于凝结成了这本《山西古建写生》的画册。
我作品中描绘的有些场景已经不复存在了,有些面貌也发生了重大的改变或即将轰然崩塌,濒临灭亡,而且生活在古建筑身边的许多人至今并没有意识到它的重要性和深远意义,对危害古建筑的现象熟视无睹。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民族历经磨难幸存下来的古建筑和古长城正经受着更严峻的考验,很多几百上千年的精美建筑在几年内就彻底坍塌消失了,万里长城上的雄关要塞保持原貌的也已经是凤毛麟角了,这种感觉只用忧伤和愤怒已经无法形容了,心中除了痛惜和沉重之外,还有更多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希望以自己有限的时间与精力,用笨拙的画笔和一些力所能及的方式尽可能多为保存保护古建筑和古长城做一些事情,以自己的方式真实的记录下这些璀璨国宝的现状,为世人留住它们的身影和宝贵的记忆,并能以这种方式唤起更多人对它们的关注和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