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东镇
历史文献在记载秦始皇长城及汉武帝长城时,皆由西向东述起,唯明长城是先言东而后说西。明长城为九镇戍守,其最东一镇为辽东镇。
辽东地区,久已开发。商周时肃慎人居住于此,战国时归燕所属。秦统一全国后,设辽东、辽西二郡。汉承秦制。三国魏置辽东等五郡,隶平州。唐置盖、辽三州,及九都督府,统辖于安东都护。五代时,为靺鞨人首领大柞荣所建的渤海国地。辽、金时为东京。元改辽阳路,设辽阳行中书省,明置辽东都指挥使司。
霍冀《九边图说》议论辽东镇地理形势时写道:“辽东全镇,延袤千有余里,北拒诸胡,南扼朝鲜,东控福余真番之境,实为神京左臂。”1
明辽东镇长城,大致可分为辽河西长城,辽河套长城,辽河东长城三大部分。
明辽东镇长城始建年代,历史文献所载多有不同,其顺序为先辽河西而后辽河套,最后辽河东部分。
辽河西长城,是明辽东镇长城中最早建筑的一段。据《明宪宗实录》载:“自永乐中罢海运后,筑边墙于辽河之内,自广宁东抵开原七百余里。”2
《读史方舆纪要》亦载引有成化二十年边将邓钰言:“永乐时,筑边墙于辽河内,自广宁东抵开原,七百余里。”3
永乐之后,再筑辽河西部长城,为正统七年(公元1442年)之事。《全辽志·宦业志》载:“巡抚王公翱,荐毕有文武才,由百户举升流官指挥佥事。图上方略,开设迤西边堡墙壕,增著烽堠,兵威大振,虏人畏服,进署都指挥佥事”4
《明史·王翱列传》亦载:王翱于正统“七年冬,提督辽东军务。
翱以军令久弛,寇至,将士不力战,因诸将庭渴,责以失律罪,命左右曳出斩之。皆惶恐叩头,愿效死赎。翱乃躬行边,起山海关抵开原,缮城垣,浚沟堑。五里为堡,十里为屯,使烽燧相接”。5
辽河套长城:为明正统二年始筑。据《明孝宗实录》载;“辽东边墙,正统二年始立。自后,三卫夷人,……假以放牧,潜入河套。
且边墙阻辽河为固,濒河之地,延垒八百余里。”6又载:“辽东边墙自山海关抵开原,延亘二千余里,河西一带随山起筑多用石砌 。”7这里的延亘两千余里,显然已经包括了明长城辽河套部分。
也有的同志认为,辽河套长城始建于正统七年,王翱荐举毕恭为流官指挥佥事之后。据《全辽志·边防志》载:“毕恭守辽东,始践山因河,编木为垣,久之乃易以版墙,而墩台城堡,稍稍添置。”8同书所载:弘治年间,巡抚御史李善在奏折中亦说:“宣德年间,本镇初无边时,仅严于瞭望,烽堠甚远。……至毕恭立边后,将辽河套置于境内。”9
辽河西长城及辽河套长城,自正统年间之后,弘治、正德、嘉靖年间都曾较大规模地修筑过。
《明史·张如列传》载:张添于弘治十五年(公元1502年)进按察史,是年秋耀右佥部御史,巡抚辽东,“筑边墙自山海关迄开原叆阳堡凡千余里”。10
《明史·李承勋列传》载:正德初年,李承勋“以右副都御史巡抚辽东。边备久弛,开原尤甚。士马才十二,墙堡墩台圮殆尽。将士依城堑自守,城外数百里悉为诸部射猎地,承勋疏请修筑。会世宗立,发帑银四十余万两”。11
《全辽志·宦业志》亦载:李承勋巡抚辽东时,“边垣妃废,夷虏猖撅,题请修筑边墙,自辽阳三岔河北,直抵开原,延亘五百余里。崇墉深壕,虏莫敢犯”。12
《开原县志》载:“嘉靖二十八年(公元1549年)巡抚蒋应奎自山海关直抵开原,每五里设台一座,历任巡抚吉澄、王之浩于险要处增设加密,每台上盖更楼一座,黄旗一面,器械俱全,台下有圈,设军夫五名常川瞭望以便趋避。”13
明辽河东长城,为成化四年(公元1468年)始筑。《辽东志》载:成化三年(公元1467年),“自抚顺而南四十里,设东州堡;东州之南三十里,设马根单堡,马根之南九十里设清河堡;清河之南七十里,设碱场堡;碱场之南一百二十里,设叆阳堡,烽堠相望,远近应接,拓地千里焉”。14
宽甸县灌水乡柏林川村,立有二米多高的一块石板,当地称其为“老人名”,石上有记事刻文,虽大部分文字因石面风化而不可辨,但尚有“钦差镇守辽东……”字样残存,落款年号“成化五年二月五日”,字迹十分清楚。这与开始修建辽河东长城的文献记载是完全一致的。
辽河东长城,自成化四年始建之后,于明万历元年(公元1573年),巡抚张学颜、总兵李成梁又一次大规模地修建。这次修筑长城为辽西,辽河套、辽河东三大部分同时进行的。关于万历初年所筑长城,《明神宗实录》载有:万历元年兵部批复了阅视传郎汪道昆移建孤上等六堡和修筑墙台“自锦州迤东抵三岔河,又自三岔直抵旧辽阳”的建议,15拨银“四千一百二十两”。16万历二年,兵部又复蓟辽总都刘应节继续修筑辽东长城的所请,“先修台工,计地百丈建台一座,加昌平镇之制,空心实下,庶可经久。两台之间,止用砖与石为墙。”17
辽东镇长城最后一次较大规模地修缮,是在万历四十七年(公元1619年),熊廷弼以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经略辽东的时候。熊廷弼一直认为防边以守土为上,他还专为此写了缮垣建堡十五利,上奏皇帝。18
辽东镇总兵官,挂征虏前将军印。关于辽东镇将领配置情况《明史·职官志》载:“镇守辽东总兵官一人,旧设,驻广宁。隆庆元年(公元1567年)令冬月移驻河东辽阳适中之地,调度防御,应援海州、沈阳。协守副总兵一人,辽阳副总兵旧为分守,嘉靖四十五年改为协守,驻辽阳城,节制开原、海州、险山,沈阳等处。分守参将五人,曰开原参将,曰锦义右参将,曰海盖右参将,曰宁远参将,曰宽奠堡参将,游击将军八人,守备五人,坐营中军官一人,备御十九八。”19
关于辽东镇所辖兵马额数及银饷支预情况,据隆庆三年霍冀《九边图说》载:“辽东镇原额马步官军九万四千六百九十三员名,除节年逃故外,实在官军八万一千九百九十四员名。原额马六万七千零一匹,除节年例失外,实在马四万三千八百七十五匹。”“本镇年例主兵银一十六万三千九百九十八两五钱二分八厘二毫五丝,客兵银四万外。”2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霍冀:《九边图说·辽东》,明隆庆三年刊本,第6页。
2.《明宪宗实录》,江苏国学图书馆1940年印本,卷290,第3页。
3.《读史方舆纪要》,台湾洪氏出版社1981年版,卷37,第1569页。
4.《全江志·宦业志》,辽海书社民国二十三年本,卷4,第17页。
5.《明史·王翱列传》,中华书局1974年版,卷177,第4700页。
6.《明孝宗实录》,江苏国学图书馆1940年印本,卷72,第6页。
7.《明孝宗实录》,江苏国学图书馆1940年印本,卷195,第10页。
8.《全辽志·边防志》,辽海书社民国二十三年本,卷2,第25页。
9.《辽东志·巡按御史李善奏复辽东边事疏》,辽海书社民国二十三年本,卷7,第5页。
10.《明史·张鼎列传》,中华书局1974年版,卷186,第4942页。
11.《明史·李承勋列传》,中华书局1974年版,卷199,第5264页。
12.《全辽志,宦业志》,辽海书社民国二十三年本,卷4,第8页。
13.《开原县志》,民国十九年纂修本,卷7,第45页。
14.《辽东志·韩斌辽东防守规画》,辽海书社民国二十三年本,卷7,第4页。
15.《明神宗实录》,江苏国学图书馆1940年印本,卷16,第9页。
16.17《明神宗实录》,江苏国学图书馆1940年印本,卷22,第11页。
18.《明史·能廷弼列传》,中华书局1974年版,卷147,第6691页。
19.《明史·职官志》,中华书局1974年版,卷76,第1867页。
20霍冀:《九边图说·辽东》,明隆庆三年刻本,第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