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猴岭高地--最后的纪念(修改稿给老察)
老普 于2006-04-20 01:46:52发表于长城小站 镇边城--北京西北方向的一个小村,虽然地属河北省怀来县,但离北京市区并不遥远,而且原来的一条土石公路于近年铺油,道路状况良好,遂成为北京驾车组周末旅游的去处。史料记载:镇边城于“明正德十五年筑,东西跨山,设守御千户所,后又增筑一城于其西、曰镇边新城,清顺治初参将驻守,后改都司,今旧城已废”。镇边城现存东门,北门,以及北墙保存都还算好。村内有古戏台,庙宇,碑刻等古迹,近年来发展旅游业也算红火。但是05年9月我们去镇边城并非旅游观光,而是要寻访一处南口战役中国军抗战的阵地。
大鹰和诗书在寻找日军侵占镇边城长城照片拍摄地点过程中,从当地村民口头流传中得知镇边城东有我军一处最大的阵地,还有遍地的弹壳和白骨。听到这个消息我很震惊,因为抗日战争已经胜利60周年,如果真如老乡所言,还有抗日将士的遗骨暴露荒野,实为不当,对不起牺牲官兵。所以当下决定这件事我们一定要关注一下,一定要去阵地现场调查。一方面是纪念抗日官兵,一方面要眼见为实,看看究竟有无遗骨,如果真有遗骨,再商讨如何归敛,让官兵的遗骨入土为安。
1937年7.7事变后日军占领平津后立即进一步全面扩大侵略战争,兵分南下和西进两路。南下一路图谋沿平汉和津浦铁路线迅速南下,攻占中国经济发达的东部和中地区。西进一路则主要沿京张铁路进攻,图谋侵占山西、绥远。8月上旬南口战役爆发,日军在的主攻方向是南口、居庸关一线,中国军队凭借古老的长城防线顽强阻击,在南口地区激战。日军在主攻方向无法取得进展,遂于8月中旬分兵侧击南口以西的长峪城、横岭、镇边城一线。我晋军72旅416团一营官兵在镇边城以东高地与日军激烈战斗,反复冲杀,与日军展开白刃搏斗,终因后援无继,全营官兵战死阵地,为国捐躯。随后日军一个联队(团)越过镇边城长城,突袭怀来县城,南口战役以中国军队撤退结束。
因为多种原因,我们的镇边城之行多次推迟,直到9月17日,9.18事变日的前一天,我和大鹰,飞狐终于成行。晨7时启程,9时25分到达镇边城,随即访问村民。
镇边城就要成为“旅游区”,村民们很乐于介绍他们的乡土故事。但说到抗战,一些年轻后生纷纷“退堂”。幸运的是我们先后寻访到三位老农,特别是张生林老人,是村里最受尊敬的长者。年轻村里的年轻人告诉我们:“你们问他,他是老民兵,老干部,村里就他知道的多。”
老人戴照一顶草帽,手拿烟袋,说话的时候总是带着笑意,十分慈祥。年轻的村民告诉我们:
与村民交谈了整一个小时,得到很多宝贵的历史情况。
主题一:关于1937年的战况。
张生林老人:村东打过大仗,死了好多人。阵地在石猴岭,就是那个山,山顶有块石猴,可像了,所以就叫石猴岭。守阵地的原来是中央军,后来中央军撤下来了,日本趁黑摸上去。等晋军来了,日本人已经占了阵地。晋军的官急了,就指挥当兵的往山上冲。真正死人多的是豹岭南洼,晋军顺着豹岭南洼往山上冲,日本鬼子在山上拿机枪扫,死的人太多了。
评述:张生林老人明确叙述,中国军队方面当时不是中央军和晋军之间交接阵地,而是中央军丢失阵地在先,阵地失守。晋军到达后,在军官指挥下奋不顾身,硬冲欲夺回被日军占领的阵地,损失惨重,精神可歌。这个过程与战史描述十分一致。
主题二:石猴岭阵地现在的情况,有无弹壳,遗骨
村民:山上还有战壕,也就这末高,(手比大致1尺到1尺半高),没有子弹壳,没有人骨头。
大嫂:有骨头,头些年多着来,都是山上冲下来的,下雨冲到沟里,一大堆。头些年是几年?五年?十年?不是,是头四十年,四十年前有。
村民:我们还埋过骨头,冲到地里就挖个坑埋了,现在是没有了。
评述:时间无情,抚平一切,大自然掩埋了68年前抗日军人的遗骨,或许正是他们最好的归宿。
主题三:战斗中打死的日本人?
村民:我们也打死日本人了,豹岭南洼就埋着几十个日本兵的尸首。
主题四:日本鬼子向水头进犯的情况。
村民:日本人是从村北走的,人多着呢,走了不至一天,前后看不到头尾。那时候我们村里人都跑到山上去了,谁也不敢下山。
主题五:八路军在镇边城,横岭一带战斗情况
张生林老人:抗战的时候这里是晋察冀昌(平)宛(平)县第一区。共产党的部队听说是邓华部队,5支队,6支队。有个雷队长,带兵住在水头村。大村那边是日本人据点,小队长叫小松子,看不起八路军,带着2,30个鬼子,三天两头过来。有一次我们村给雷队长报了信,雷队长带三个排在横岭那边打埋伏,把小松子给干掉了。雷队长的护兵后来来过我们村。
评述:雷烨照片上的八路军也许就是雷队长他们,邓华部队,雷队长等在当地活动情况还要再搜集。
告别热情纯朴的村民,按照查找和打听好的路线,我和大鹰顺一条土路上山,向石猴岭阵地进军。是日天气预报大风4-5级,山里的风更强硬,时常吹的人抬不起头来。登山不久我就换了裤子,不过依旧穿着短袖衬衫,大鹰则全副冲锋姿态。我们都喜欢看地形,当转过一个小山腰,豹岭南洼,石猴岭都呈现在面前时,不禁倒抽一口凉气。只见石猴岭一峰独立,从山底到山顶几乎没有任何遮挡,除了间或有一些裸露孤立的小岩石,半山以上连灌木都没有,更不用说乔木,可以说山上山下一目了然。因为山坡是斜的,不能说“一马平川”,但是可以说“一马斜川”没错。这样一个地形,守方可以在山顶掘壕备战,那些孤立小岩石更是天然掩体。而攻方完全暴露在敌方火力下。很难想象当年的晋军兄弟,就是在这样地形上,为了夺回阵地,前赴后继地轮番冲锋,那真是一种死而后已。
穿过荆棘继续攀升,登上一个小山包,高度已经超过850。因为这是一座完全彻底的荒山,山上柴都没有可打,老乡估计也不上山,慢慢的路变的模糊,最后成了走山脊。到海拔千米左右,山风凛冽,我估计7级,大鹰估计9级,折衷成8级。且为阵风,一阵强风出来,要“八字”立定,伸出登山杖,形成一个三角形,免得被吹下山。因为风,也因为相信老乡说的山上已无战争遗迹,我们决定下撤。
下撤前拿出点8,小兔等制作的小花圈,也拿出国民革命军第416团的战旗,摆放在416团官兵曾经冲杀的山坡上,以为祭奠纪念。公元2005年9月17日,我们来看望你们。今后在书本上,在互联网上,人们依然会浏览到你们的抗战事迹精神。但是专为来爬这座山,登这座阵地,相信不会再有人了,是以“最后的纪念”。
或许有人不服,凭什么你那就是“最后的纪念”啊。不服最好,不服是一种精神,请去镇边城豹岭南洼,石猴山阵地,补上我们这次没登顶的遗憾。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