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边儿的 Weblog
  

2009-03-01 Sun

陈淮先生影展观后感

长城小站是由志愿者支持的公益性网站,无固定经济来源。2012年小站台历是由各方网友赞助图片、设计、印刷精心制作的纪念品,用于小站运营经费筹款。
欢迎您购买小站台历,支持长城小站与小站博客的发展。
周六参加了在西单的佳能影像交流中心和小站一起举办的陈淮先生摄影讲座.

陈淮是自由撰稿人,50后,过去住在兰州,开始读书即逢“文革”,高中毕业后在河西走廊的山丹县插队。1976年底招工回到兰州,在一家医院做过手术室护士、病理科技术员等。曾参加高教自学考试,自学汉语言文学大专。1987年开始学习摄影,从1994年开始,学做报道摄影,常作“千里走单骑”之行。较多关注广河西地区历史文化、地理现象。1999年变卖兰州的房产,在河西走廊中部的山丹县一个叫长城口的野地方筹建一文化传播、休闲度假之“度假别墅”.

先看了一下挂出来的片子.讲座开始前,我被"火箭"临时抓了当了男"主持",女主持则是一个"京腔"纯正的穿制服裙的年轻"佳能妹".我不记得自己有当过主持的经历,多少有点紧张,好在有火箭事先按男女角色分配好的发言稿,只要照着念就成.我们两个讲稿中有这么两段关于陈淮的描述:"1999年他留在山丹长城边,孤守旷野, 以清风朗月为伴,以缘会天下朋友为人生一大乐事...这组图片是陈淮先生十多年拍摄积累的确一个侧面.许多场景已经随着岁月的变迁时事的发展消逝不寸,唯有影像尚在,为我们保留下无限的遐想..."

随着投影仪将一张张图片展现在面前,陈淮先生的讲述把与会者带进了一片苍凉广袤丰富的世界:那是甘肃河西走廊,祁连山下一千多公里的土地,霍去病驱逐了匈奴的地方,一个个熟悉而又陌生的从西汉就传下来的名字,张掖,武威,玉门..那些并不陌生的建筑,佛塔,文庙,古堡...那些从未见过的骆驼拉的车,茶园里喝茶听书的妇女,那些深受藏传佛教影响的匈牙利人的后代:裕固族..当然还有守在戈壁滩瓜棚里的小孩,被污染了的河流,快要消失人迹的村庄..

陈淮先生在席间引张贤亮的话说"西北卖的是荒凉..."而我和他谈到的他让我感动的镜头中的人文关怀:那些节日圣装的汉族,蒙族,裕固族的人们,那些穿着鲜艳的红色的农村孩子,那些放牧的人...他们的笑容总很干净,象西北纯净的天空,虽然他们的家园,比如民勤县,可能是中国最缺水,生存环境最恶劣的地方之一...那种与贫苦抗争,与命运抗争的处事不惊的淡然,我在山西的长城边也曾不止一次的领悟.

影像有时是最好的语言,把不同的人的心联系在一起.

我还注意到陈淮先生的作品大量使用了广角镜头,于是请教.他对此的解释是有时离被摄的人物很近,而又要包含很多的信息,所以习惯用广角.我想西北的那种大气还是很适合用广角头的.

陈淮先生是性情中人,做性情中事,奈何风月终究不能果腹,他常开着一辆破旧且证照不全的越野车,浪游在河西走廊周边的山山水水、戈壁大漠去拍照、记述……然后再把这些故事寄给相关刊物以换些碎银子—典型“自由撰稿人”的生活。

想想他,我不由敬佩,因为我没有勇气作他这样的选择,过他这样的生活.即便我十几年来过着一种靠谱到不能在"靠"的日子,即便中国社会冒似在越来越多元化,越来越宽容,可能也越来越需要民间的力量去传递一些声音,但我还是被一些人视为"不靠谱",而象陈淮这样活法在某些人眼里似乎更是"离经叛道".

但他的生活决不贫乏,更不空虚,他活出了他自己的意思和意义,他有我,我周围许多人没有的东西,他自然有理解他的一群人,哪怕只是和我一样的萍水相逢...



本贴最后一次由老边儿修改于2009-03-01 12:13:13


本贴最后一次由老边儿修改于2009-03-01 12:14:10


老边儿于 2009-03-01 12:12:03 发表在分类:北京故事
(48704次点击) | 标签:  



 评论
 · 发表新帖
 留言总数0帖 页次:1/0 每页:20条 


Power by 长城小站, Ver1.0 update at 2024-02-04